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偃6号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利用外源基因育成的著名小麦品种,以其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而持续种植20多年,成为我国推广面积超过亿亩的六个品种之一。小偃6号以其独特优点引起科学家的关注,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在抗条锈机制方面,从生物学、病理学、组织学、生化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认为该品种具有高温抗锈性,为一种非专化的持久抗病性。本论文从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面对该品种的抗条锈性遗传表达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外源抗病基因的遗传学特点,并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选择标记。主要取得了以下结果: 1.明确了小偃6号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学规律,发现在常温和高温下表现不同的遗传规律。小偃6号其抗锈基因来源于长穗偃麦草,本研究以感病品种铭贤169与其杂交,应用了4个小麦条锈菌的代表菌系,分别在常温下(15—17℃)和高温下(20—22℃)分析其F2代遗传规律。结果发现,在常温下,对CY29-mut3、CY-28、CY-27、CY-25的抗性均由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在高温下,抗锈性可能与细胞质遗传有关,对CY29-mut3的抗性是由两对显性基因所控制,其中一对基因属核遗传,一对基因属细胞质遗传,对CY-28、CY-25的抗性均由两对显性基因、一对隐性基因所控制,其中一对显性基因属核遗传,另一对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属细胞质遗传。 2.建立了适于本研究的RAPD反应体系,筛选到与抗条锈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并进一步得到验证。在优化反应体系的基础上,由2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到13条能在两亲本及抗感池间产生多态性的引物,经重复验证去除假阳性,最终确定了两条引物在亲本及群体中产生稳定的多态性。由此将获得的两个与抗锈基因连锁的标记,分别命名为OPT17650、OPC111000,均位于相引相,其重组率分别为7.9%、8.6%。应用Haldare函数和Kosambi函数,分别计算出与目标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为OPT17650,8.6cM、5.16cM,OPC111000,9.9cM、8.69cM。将RAPD标记进一步转化为SCAR标记,目前,通过回收、克隆将片段转移至克隆载体pBluescript SK中,用于测序。同时,以OPC11验证了具有长穗偃麦草血缘的小麦品种小偃22,肯定了其在分子辅助育种中的价值。 本研究明确了不同温度下小偃6号的抗条锈遗传规律,获得与抗条锈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长穗偃麦草的抗条锈基因提供了筛选标记,以其为工具可快速检测含同样基因的品种,为分子辅助抗锈育种和基因聚集提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