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孤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本身并非艾滋病患者或HIV病毒携带者,但艾滋病污名严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甚至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艾滋病孤儿的研究,多是关注污名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艾滋病孤儿污名应对及创伤后成长却很少有人问津。目前,河南、安徽两省是艾滋病的重灾区,留下许多孤儿,其中多数孤儿正处于生理、认知、情感和行为发生显著变化的特殊时期——青春期。本研究者自2009年至2011年进入河南、安徽两省的艾滋病重灾区,以青春期的艾滋病孤儿为对象,对其污名应对及创伤后成长进行研究。具体分四个研究来进行:研究一包括2个分研究,分研究1是从公众的视角即污名施加者的角度对青春期艾滋病孤儿的污名进行质性分析;分研究2是在分研究1的基础上,考察艾滋病孤儿污名的维度及其污名现状。结果发现:青春期艾滋病孤儿具有较高的污名,具体包括实际污名、预期污名和自我污名三个维度。在污名感上存在以下显著差异:高中组污名感显著高于初中组;男性比女性感到更多的实际污名和预期污名,女性自我污名强于男性;自己独立生活或亲属抚养的青春期艾滋病孤儿污名感高于集中抚养的孤儿。研究二以192名青春期艾滋病孤儿和347名正常家庭青春期孩子为被试,对污名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青春期艾滋病孤儿与正常家庭的青春期孩子均存在多种应对方式,但青春期艾滋病孤儿更常采用幻想和逃避应对方式,较少使用问题解决和求助的应对方式。(2)自尊和社会支持对青春期艾滋病孤儿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影响,表现为高自尊、高社会支持的青春期艾滋病孤儿更常采用问题解决、认知重建和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而低自尊、低社会支持的艾滋病孤儿更常采用自责、幻想和退缩逃避应对方式。研究三以192名青春期艾滋病孤儿和347名正常家庭青春期孩子为被试,对创伤后成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青春期艾滋病孤儿和正常家庭青春期孩子均存在创伤后成长,但青春期艾滋病孤儿创伤后成长程度显著低于正常家庭青春期孩子。青春期艾滋病孤儿的创伤后成长还表现出以下差异:初中组在人际关系度上的成长显著高于高中组;集中抚养的艾滋病孤儿在创伤后成长总体及人际关系和欣赏生活维度上的成长都显著高于自己独立生活或亲属抚养的孤儿;女性艾滋病孤儿创伤后成长的总体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污名感、人格、社会支持、自尊和应对方式是导致青春期艾滋病孤儿创伤后成长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研究四以36名青春期艾滋病孤儿为被试,进行团体干预实验及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污名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量表上的得分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团体干预,实验组自身的污名感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降低,积极应对方式和创伤后成长量表上的得分显著提高。这说明,以自尊、自信、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训练等为基础的团体心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青春期艾滋病孤儿的污名感,改变他们的认知应对方式,而且能拓展他们的社会支持资源,促进其创伤后成长。论文的最后,系统地概括了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分析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