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H4诱导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促进结直肠癌的进展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lkl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B7-H4是T细胞的独特负性调节因子,通常在各种癌细胞上明显过表达。尽管很多研究表明B7-H4在多种癌症中的表达上调并与其不良预后相关,但其对结直肠癌进展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目的:通过检测B7-H4在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B7-H4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通过体外实验阐明B7-H4在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转移与侵袭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B7-H4作为结直肠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数据库及组织标本分析:通过UALCAN数据库分析B7-H4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m 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B7-H4在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卡方检验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B7-H4的表达在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2.细胞实验:平板克隆、细胞增殖实验(Carboxy-fluorescein succinimidyl ester,CFSE)染色、观察B7-H4在结直肠癌增殖的作用;划痕及Transwell实验观察B7-H4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7-H4转染前后对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B7-H4、EMT相关蛋白、CD133、CD44和GLI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 1)的定位及表达情况。SPSS 25.0与Graph Pad Prism 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B7-H4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与正常组织比,B7-H4 m RNA水平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增高;病理参数相关性分析显示,B7-H4蛋白高表达与癌症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其高表达预示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2.B7-H4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通过平板克隆实验和细胞增殖实验发现,B7-H4高表达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3.B7-H4通过诱导EMT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划痕及Transwell实验表明B7-H4高表达显著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浸润能力;B7-H4沉默可显著上调上皮标志物表达(E-cadherin),下调间质标志物(vimentin)表达。4.B7-H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特性标志物相关:在临床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细胞中,B7-H4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44均共定位;B7-H4沉默后,CD133和CD44表达下调。5.GLI1影响结直肠癌中B7-H4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荧光染色结果显示,B7-H4与GLI1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共定位。结论:B7-H4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并预示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B7-H4高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的增殖、侵袭迁移以及EMT发生;B7-H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特性标志物相关;结直肠癌中GLI1与B7-H4之间存在相关性。
其他文献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virus)是一种以伊蚊为传播媒介的蚊媒病毒,1952年,初次在坦桑尼亚患者的血清中发现并分离。CHIKV主要引起人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fever,CHIKF),是一种急性热性疾病,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关节痛、发热、肌肉痛及皮疹等。我国于1987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初次发现CHIKV感染病例,并分离出该病毒。随着全球贸易及旅游的往来,我国输入性C
学位
跨语言文本相似性度量在多语种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信息资源规模的扩大伴随着资源语言的多样化演变。中华民族包括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造就了中华文字的多样性,大量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融入互联网的大环境,丰富了互联网资源的多样性。为了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挖掘和利用,打破跨语言的壁垒,跨语言文本相似性度量问题在多语种文本信息处理领域应用
目的:观察D-二聚体、白介素-6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的相关性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分析,筛选于2017年1月1日~2020年10月1日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并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相关性疾病、免疫相关性疾病等病例后,最后入选144例脓毒症患者。入选的患者均当天采集治疗前的基本生命体征、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血
目的:通过比较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中的水平,探讨FGF23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住院治疗的确诊2型糖尿病的内分泌科患者100例为实验组,根据颈动脉+椎动脉彩超结果将2型糖尿病(T2DM)组分为有颈动脉斑块组48例,无颈动脉斑块组52例;同期选取于延边大学附属
学位
200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了 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有感染猪群的情况,随后在美国、巴西、哥伦比亚、中国、泰国、越南均有相关报道。2015年,广东某猪场分离出一株SVA,从而确定了 SVA在我国的流行,SVA在我国的流行给养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境内存在许多亚临床感染现象,并且缺乏获批的商品化疫苗可以使用,这种情况增加了我国对A型塞内卡病毒病的防控难
学位
学位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状态,观察手术+微生态治疗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情况,分析比较微生态疗法对内异症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了解肠道微生态疗法对内异症患者的治疗价值。【对象与方法】选取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内异症患者60例,并对其分期。其中I~II期的内异症轻型组共计34例(非微生态治疗组20例,微生态治疗组14例);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