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充斥着“无国界建筑”、建筑创作风格繁杂、建筑地域文化缺失。1999年6月23日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了由吴良镛教授起草的《北京宪章》。其中提出,“建筑是地区的建筑”、“建筑学是地区的产物,建筑形式的意义来源于地方文脉并解释着地方文脉”、“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乡土建筑的现代化,殊途同归推动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等。然而,我国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理论与实践还充满了不成熟,很多地区还停留在“像什么是什么”、“为形而形”的“表象”型地域性建筑创作阶段。所以,加强我国城市和建筑地域性建设成为了必然趋势。丽江市以大研古镇和束河古城为依托,建立新城,形成新老城区并置、互补的城市格局。大研和束河古城是我国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充满了纳西文化特色,民俗风情浓厚,新城的当代建筑也充满了纳西族特色。整个城市以古镇旅游为主导带动了地区发展,文化底蕴浓厚,民风淳朴,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色,成为我国宜居城市之一。因此,本文以丽江世星文旅·古城东方一期方案设计为例,从地域性建筑本质出发,对丽江当代的地域性建筑创作的手法进行分析,希望寻找到一套对今后地域性建筑创作有用的方法。文章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内容、框架和方法等;第二部分对国内地域性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进行了梳理,并着重分析了影响我国地域性建筑发展的因素及我国地域性建筑创作的方法和措施;第三部分对丽江的自然环境、纳西族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进行简要的介绍,并着重从大研古城聚落选址、聚落结构和建筑单体构成三大方面对丽江纳西族民居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从丽江城市的发展和纳西民居对现代建筑的启示来探讨丽江地域性建筑创作的阶段及特点和出现的问题,最后着重分析丽江当地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第五部分以丽江世星文旅·古城东方一期设计为例对丽江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进行分析;第六部分为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