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疼痛患者个体依恋模式对疼痛调适的作用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llllllllvvvv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疼痛患者个体依恋模式及疼痛调适现状,探讨个体依恋模式、社会支持、心理状况对疼痛调适的作用机制,部分验证慢性疼痛依恋素质模型的合理性,为社区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从济南市某3个居委会,方便选取242例存在慢性疼痛的老年患者,应用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相关情况调查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修订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Kesslerl0量表、简明疼痛问卷等对其进行资料收集。所有数据录入SPSS17.0,应用SPSS17.0及AMO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42例研究对象,依恋回避平均得分(2.97±0.80);依恋焦虑平均得分(3.48±0.63);安全型依恋患者99例,占40.9%;惧怕型依恋患者57例,占23.6%;专注型依恋患者55例,占22.7%;冷漠型依恋患者31例,占12.8%。2.单因素分析发现,已婚、偶居、服用口服药者依恋焦虑得分较高(t=3.092, P<0.01;F=10.003,P<0.01;t=-2.007,P<0.05);年龄与依恋回避呈正相关(r=0.149,P<0.05)。受教育水平高、公费医疗、寻求他人帮助及因疼痛前去就诊者家庭外支持得分较高(H=12.097,P<0.01;H=10.326,P<0.01;Z==2.867,P<0.01;Z=-2.438, P<0.05).有宗教信仰者在抑郁及焦虑维度得分均较高(Z=-3.552,P<0.01; Z=-2.712,P<0.01),慢性持续性疼痛患者在焦虑维度得分较高(H=6.914,P<0.05)。低学历、中等收入、医保患者疼痛程度得分较高(H=10.738,P<0.05;H=9.572, P<0.05;H=10.111,P<0.01),此外,疼痛程度还与年龄呈负相关(r=-0.192,P<0.01),与体指数呈正相关(r=0.165,P<0.05);间歇性疼痛患者在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方面得分较低(H=5.935,P<0.01)。3.相关分析发现,依恋回避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507,P<0.01),与心理状况、疼痛调适呈正相关(r=0.388,P<0.01;r=0.261,P<0.01);依恋焦虑与心理状况、疼痛调适呈正相关(r=0.284,P<0.01;r=0.155,P<0.01)。4.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发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病、是否因疼痛寻求他人帮助、家庭内支持、抑郁、焦虑等因素对疼痛调适存在直接预测作用(P<0.01)。5.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发现,依恋焦虑对疼痛调适存在直接预测作用。模型适配度指标:F/df=2.651, GFI=0.917, AGFI=0.896, RMSEA=0.081,依恋焦虑通过心理状况对疼痛调适的中介效应大小为0.10,依恋回避通过社会支持、心理状况对疼痛调适的中介效应大小分别为0.20、0.28,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慢性疼痛患者以安全型依恋为主,已婚患者、偶居患者、服用口服药患者更易感到依恋焦虑,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更易出现依恋回避。2.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调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依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疼痛调适具有直接预测作用,还可通过社会支持、心理状况等因素对疼痛调适发生作用,提示社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不安全依恋个体的关注,督促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依恋对象共同参与到为改善其健康状况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中。
其他文献
五年制高职新生经历着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转变,入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新生在今后的高职学习和生活能否顺利进行,这个过渡期对新生来讲非常重要。所以,无论从高职院校的层
目的研究适时教学(JITT)模式在外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月外科实习护生40例进行研究,由于教学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均2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
目的:分析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射频消融联合硬化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2019年5月,共200例患者。数字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