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板蓝根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或者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Bremek.)的干燥根。板蓝根是最有影响的中药之一。药理学研究证明,板蓝根具有抗病毒、抗菌、抗内毒素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前期工作表明板蓝根组酸在体内外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按照西方国家新药研发的基本程序,将板蓝根组酸选定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共合成了28个衍生物,进行了体外活性筛选,建立了其抗肿瘤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程式。化合物J——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又名N,N—二(2-氯乙基)—二十二碳—13—烯酸酰胺——被选定为药物候选化合物,进行肿瘤多药耐药(MDR)逆转作用机制的研究。通过考察化合物J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对肿瘤MDR的逆转活性以及对其抗肿瘤机制和逆转机制进行初步的研究,为其进入新药临床试验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显示,N,N—二(2-氯乙基)—二十二碳—13—烯酸酰胺(即化合物J)是一种新颖的、原料便宜、易合成、作用机制独特的抗肿瘤药物候选化合物。化合物J符合药物候选化合物的要求,进一步的研究仍在继续。本研究的内容如下:一、板蓝根饮片中板蓝根组酸的提取分离工艺建议初探及市售中成药复方板蓝根颗粒中板蓝根组酸含量初步测定用单一溶剂石油醚代替混合溶剂二氯甲烷-95%乙醇(1:1)和石油醚-乙酸乙酯完成板蓝根饮片及市售中成药复方板蓝根颗粒中板蓝根组酸的提取和分离。二、板蓝根组酸衍生物的合成依据毒性及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的指导,选用便宜易得的原料、简单易行的经典反应合成了28个衍生物,完成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三、板蓝根组酸衍生物微乳(纳米乳)研究制备了所有28个板蓝根组酸衍生物的微乳(纳米乳)液,并测定了其粒径及分布。四、板蓝根组酸衍生物体外毒性及抗肿瘤活性实验——抗肿瘤药物候选化合物的筛选以红细胞溶血试验考察板蓝根衍生物毒性。以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法测定人肝癌细胞BEL-7404中芥酸甲酯的含量。以形态学观察、MTT、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衍生物对癌细胞杀伤实验和逆转效应。探讨板蓝根合成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筛选出活性好、毒性低的抗肿瘤药物候选化合物。最终筛选获得N,N—二(2-氯乙基)—二十二碳—13—烯酸酰胺(即化合物J)。五、高级脂肪酸抗肿瘤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程式的建立采用计算化学的方法建立了两个高级脂肪酸抗肿瘤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程式。六、抗肿瘤药物候选化合物J的抗肿瘤作用研究1、 体外试验以红细胞溶血试验和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细胞的毒性试验考察化合物J的毒性。以对逆转癌细胞耐药特性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影响以及药物敏感性考察化合物J体外抗肿瘤效应。结果显示,化合物J在浓度低于100 mM/L时未增强红细胞溶血效应,在浓度0-400 μg/mL范围内对HuVEC的生存能力并无影响。化合物J可使CD44的表达水平降低。化合物J毒性极低并显示出体外抗肿瘤活性。2、 体内试验测试了化合物J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建立了S180移植腹水瘤小鼠荷瘤模型并分析J抗肿瘤作用的量效关系。结果显示,经过连续14天的观察,在4mg/只给药量上,化合物J对昆明小鼠无毒副作用。化合物J明显延长对S180腹水瘤荷瘤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生命延长率为17%~37%之间。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化合物J中剂量组(5.0mg/kg)给药的S180腹水瘤荷瘤小鼠的肺脏和肝脏表现正常。化合物J毒性极低并显示出体内抗肿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