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项目调查数据,从社会适应的角度对珠三角地区农民工迁移意愿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研究首先区分了社会适应的三个层面,分别是经济层面、社会生活层面和心理层面。经济层面适应使用“平均月收入水平”和“住房设施齐全度”来测量,社会生活层面使用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生活的满意度”和“亲密朋友中有无当地人”来测量,心理层面使用“城市空间认同感”和“城市身份认同感来”测量。研究从总体上考察了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群体的整体社会适应水平,认为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社会适应水平偏低。
同时研究发现,社会适应水平对农民工的迁移意愿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假设的社会适应水平越高,农民工就越倾向于向城市永久迁移。而是社会适应不同层面的不同适应水平对迁移意愿的选择有着不同的影响。
研究认为,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在经济层面的适应水平对迁移意愿的选择不产生影响,社会生活层面的适应水平才会对其迁移意愿的选择产生作用,即农民工迁移意愿的选择并不基于经济理性,而是基于社会理性。社会生活层面中,农民工在城市基于血缘和地缘关系的传统乡土网络关系可以为其选择永久迁移到城市提供足够的帮助,亲密朋友中是否有当地人并不对迁移意愿的选择构成影响。心理层面中,农民工的城市身份认同感越高,就越有可能选择永久性迁移。而在城市空间认同感中,农民工低层次的城市认同感使其处于“双重边缘化”的尴尬境况,更加激发了他们选择永久迁移到城市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