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业综合体底部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设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带来了城市内部经济结构的转变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传统的二维的城市规划方式正朝着三维的整体化设计趋势发展,建筑频繁高效的介入城市的动态循环系统。相比于传统商业建筑,商业综合体突破了原本封闭的状态,演变成一种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开放的系统,越来越多的接纳城市的职能,人们对城市和建筑的空间质量和构架形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商业综合体城市化的后果是带来底部空间的功能复合、空间复杂和人流集中,人口增长、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也集中体现在这里。因此必须将商业综合体的底部空间的设计纳入城市体系研究,才能最终解决不断出现的矛盾。本文站在城市设计的视角下探讨了商业综合体底部空间的历史形态的演变和发展趋势,对推动整合设计发展的相关功能需求与相关实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进行整合设计的必要性。并从功能、空间、交通、景观四个方面分析了商业综合体底部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功能上的互补、空间上的相互依存、交通上的结合、景观环境的配合这几个方面。因此,解决商业综合体底部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融合问题,要合理配置功能,运用融合渗透、合理的尺度等手法来整合城市公共空间与底部空间;通过商业综合体交通空间与城市公共交通、步行交通、停车空间在立体和水平层面的交叠实现交通系统的便捷高效;通过延伸城市景观体系、城市景观与建筑景观相互配合实现商业综合体和城市景观的整合。综合考虑各个要素,最终实现城市与建筑的一体化。整合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商业综合体底部空间适应新时代人们对建筑和城市空间的需求、回归人性化的公共活动场所、重整商业综合体建筑的活力、实现与城市公共空间一体化、创造便捷舒适高效的现代城市生活。使商业综合体底部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在职能上表现为功能紧密联系和相互接纳,在空间形态上表现为有机串接和渗透交融,在交通上表现为立体叠合和综合换乘,在景观上表现为环境生态与心理感受的有机协调。通过建筑底部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融合达到城市的整体和谐。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低T3综合征与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将432例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测水平,分为低T3综合征组167例(实验组)和甲状
伴随近些年我国电力行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日常生活中对电力能源需求量的增加,使得人们对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0kV配电电缆作为当前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
文章结合阜阳市莲花路安置区住宅产业现代化建设项目为应用实例,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期进度进行分析,从人、材、机、料、法、环等方面提出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的因素,为
基于1996—2015年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支出和GDP总值的时间数据,运用EViews8.0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性和因果分析,指出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支出与GDP的双向关系,进而提出为
近年来我国商业地产快速发展,国内几大商业地产开发商如万达集团,华润置地,中粮集团,还有龙湖地产等,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商业地产的本质是获得高额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促使电力企业更加聚焦于服务质量的提升。供电营业厅作为最基层的服务窗口,在供电服务体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是改善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以宁波供电有限
以44个银杏主要栽培品种为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为手段,利用5个标记所产生的16个多态位点绘制这44个银杏栽培品种的ISSR指纹图谱,对这44个栽培品种进行了区分,并结合RAPD分
通过对某高校的个案调查,分析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人文类学术讲座的作用和现状。提出了加强人文讲座的几点建议,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讲座的知晓度;合理安排讲座举办的时间,满足学
20世纪20年代,皖西地区金寨县闻家店(原属霍山县西镇所辖)佃农在早期共产党人刘仁辅等的带领下,反对地主豪绅转庄夺佃之阴谋,迫使封建统治阶级让步,取得永佃权斗争胜利而立下
深基坑支护技术及开挖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与控制研究是城市工程建设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以济南银座三期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例,采用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