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1.测量无颞颌关节症状成人MIC-CR髁突位移。2.分析无颞颌关节症状成人MIC-CR髁突位移与垂直骨面型的相关关系。[实验对象]自山东大学2008级口腔医学院学生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9名无正畸治疗愿望的志愿者作为受试者,年龄在21-24岁。纳入标准为:(1)无正畸治疗史的自然牙列。(2)无颞颌关节病史;无颞下颌关节症状;一般检查无张口受限,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弹响及关节杂音,下颌运动无异常无明显偏斜;X线曲面断层片示下颌骨基本对称,两侧升支及髁突结构无异常。(3)牙周组织健康,牙街无病理性松动。(4)牙齿数目无异常,28颗或以上,除第三磨牙之外无缺失牙无多生牙[实验方法]1.取得受试者的口腔工作模型并灌模、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及全口曲面断层,进行iarabak头影测量分析。2.取得病人MIC咬合记录。3.取得病人CR位咬合记录,使用AD2解剖式牙合架记录上下领位置。4.将工作模型自牙合架转移至MCD。分别于左右及横向三个面打点记录MIC和CR时髁突的位置。这两个颌位下MCD上打点的差异即为髁突位移量。5.统计受试者髁突位移数据并结合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1.MIC-CR髁突位移量在矢向、垂直向及横向均呈正态分布,P>0.05。2.以Roth生理范围为标准,有34.5%的受试者其MIC-CR位移量在此范围内;未超过该范围(T0组)与超过该范围(T1组),两组头影测量指标之间未见差异(P>0.05)。3. MIC-CR双侧髁突位移在三维方向不一致的比例约为31.1%;MIC-CR方向一致者(TC)与不一致者(TD),两组头影测量指标之间未见差异(P>0.05)。4. MIC-CR双侧髁突位移量与头影测量指标的相关关系分析中(Pearson分析),L角、Go角与左侧髁突矢向位移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385,r=0.467);后前面高比与左右两侧垂直向位移量同时存在负相关关系(r=-0.442,r=-0.380)。[结论]1.约2/3无颞颌关节症状成人其髁突位移量超过Roth生理范围,其中垂直向、矢向超出较大。2.无颞颌关节症状成人两侧髁突MIC-CR位移方向存存不一致。3.垂直骨骼面型对垂直向及矢向髁突位移量均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