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打造乡村能人队伍,超越了西方精英治理模式,为培育强农兴农为己任的乡村现代化治理人才提供了全新视角,弥补了西方缺乏对乡村社会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乡村人才资源的专门性研究,打破了乡村人才瓶颈制约,为乡村人才培育提供了全新的实践范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人才振兴”。进入新时代,乡村能人培育工作将国家与乡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正在乡村能人培育的基层实践中接受检验,并不断创新与发展。对此,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能人培育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才思想为其理论之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才思想为其创新之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才资源为其历史之迹,以西方文化学者的人才理论为他山之石,正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能人培育所面临的时代条件和发展环境,从而明确乡村能人培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价值功能、基本原则等,构建其培育路径。当前学术界对乡村能人培育研究还处于初创阶段,尤其是从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视角出发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分析结构。鉴于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能人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本文通过界定乡村能人的概念,厘清乡村能人在参与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定位、类型划分等问题,提炼和概括出乡村振兴战略及其与乡村能人培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确本文对乡村能人培育研究的侧重和指向,构建出乡村能人培育的新框架。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能人培育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呈现底层架构、中层支撑、本土生长、外部滋养的理论结构。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纵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才思想,蕴含着大量涉及人的本质理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还有人力资本、人才价值、人才与环境关系的理论论述思想等,这些思想理论资源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能人培育的底层理论架构。回望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农业农村人才作为兴农强农的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发展乡村教育,为乡村能人培育创新之道提供理论中层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我们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筑牢文化自信之基。其中,“民为邦本”“任人唯贤”以及“富民治村”思想,为乡村能人培育提供历史可循之迹。此外,基于西方实践的人力资本理论作为乡村能人培育的他山之石,为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能人培育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滋养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能人培育具有丰富的内容构成,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具体维度,依据新时代乡村能人多元化发展趋势,对标《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乡村能人的研究需要增添新的内容。对此,应遵循坚持党对乡村能人的领导,坚持广大农民的主体力量,坚持多元主体、分工配合,坚持全面培养、分类施策,坚持广招英才、高效用才的原则,培育更多的乡村致富能人、乡村组织能人、乡村科技能人、乡村文化能人,从而释放乡村经济活力、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满足农民精神需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能人治理的转型与完善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和条件。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能人培育的路径选择呈现出与现实关照相映照的特征。当前我国乡村能人培育处于框架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乡村经营开发治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高素质农民队伍,育才用才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乡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乡村社会组织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明显改善、城乡联动提供乡村内外交流空间等也为乡村能人培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乡村能人培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与产业发展脱节、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尽完善、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为乡村能人培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现状,决定了乡村能人培育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党的领导下逐步消除各方面制约性因素,实现对乡村能人培育工作的不断完善。未来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能人培育工作应更加关注“返乡”热潮,关注越来越多具有农村户籍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乡村“双创”(创新、创业)主体。对此,从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效能、发挥群体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等方面铸牢乡村能人培育的组织保障;从加强涉农人力资本的投入保障、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立资金畅通的多元化融资渠道等方面夯实乡村能人培育的经济基础;从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乡风文明体系建设以及不断整治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培植乡村能人成长的社会土壤;从优化提升乡村基础教育、鼓励开展农民继续教育、深化农业科技服务指导等方面牢固乡村能人培育的教育根基,从而发挥“能人”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