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权法律化的反思——以权利法律化为视角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环境问题日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今天,环境权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希望赋予人人拥有支配环境,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并以这个权利为依据,人人得以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加以制止,以有效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环境权作为一种崭新的权利,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权利的特殊性,使得适用传统权利保障制度难以有效的实现环境权。造成了人们虽然在理论上承认环境权,但环境权却很难实现的现状。本文分四个部分,从法理学的角度,论述了环境权基本理论。以期促进环境权从应然状态向实然状态的转化,并最终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第一部分阐述了环境权提出的背景和提出的过程。当今世界,全球气温上升、水资源枯竭、森林面积锐减、物种消失无一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直接促进了环境权的产生。60年代,一位德国医生首先提出了环境权问题,随后引起了举世瞩目的关于环境权的争论。70年代,《东京宣言》、《人类环境宣言》相继对环境权做出了规定。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环境权的合理性基础和环境权与人权的关系。环境权具有权利的主体性基础和现实性基础,基本具备权利的合理性基础。环境权不仅仅是一项普通权利,还是一项基本人权。人权作为应然权利,在本质上要求通过法律保障的手段予以实现。但环境权仅在部分国家的宪法中得到体现,法律化的程度很低。这是环境权本身概念不明确,并缺乏必要的环境保护制度所造成的。第三部分探讨了制约环境权法律化的原因。环境权法律化的前提是环境权概念必须明确,一项模糊的权利难以得到法律的确认。目前,关于环境权的概念没有一致的看法,本文通过分析环境权的主体、内容、客体阐释了环境权的概念。随后分析了环境权法律化的制约因素,主要是适用传统权利救济理论难以保障环境权的实现,需要构建新的环境权保障制度。本文结合环境侵权的特征,阐述了公众参与制度、环境诉讼时效制度、行政补偿制度等保障环境权的具体制度。第四部分探讨了我国环境权法律化的具体问题。我国党和政府一直比较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以环境保护法为基本内容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无论在宪法还是在环境保护法中都没有出现“环境权”三个字。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宪法,以人权的形式确定了环境权的法律地位,为环境权的法律化奠定了宪法基础。今后我们所要做的是,以宪法为依据,在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环境权,并建立和完善环境权的法律保障制度。
其他文献
《柳边纪略》主要从生产劳作、商业贸易、生活礼节、文化娱乐等方面生动地描述了17世纪中期以宁古塔为中心的东北边疆满族人民生活的图景。反映了单纯农牧社会被打破,封闭性
<正>《阿凡达》是由好莱坞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新电影,这个三维电影有近60%的画面由计算机生成,并有报道说,制作与发行总成本达到5亿美元。预算的大部分是用于先进的视觉
<正>旗袍是中国女性比较独有和明显的一个服装特色,在世界的文化发展以及电影进步运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女性穿着旗袍的形象,既代表着女性身份的束缚,又是一种女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是公正司法的核心要义。要坚决防止和纠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的问题,努力提高依法监督、规范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正>滁州演艺集团是具有光辉历史的文艺团队,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曾为其前身滁县文工团亲笔题词"面向农村",这是全国文艺团队的唯一殊荣。多少年来,他们坚守这一传统,关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 14株酿酒酵母富集铬的能力 ,从中筛选出 1株富铬能力较强的酵母菌SAF ,研究了其在不同铬浓度中的生长特性 ,同时研究了不同铬浓度对SAF菌体中
一、教师素质整体参差不齐,个别地方英语教师水平很差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使学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为他们升入中学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初步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语音语调上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当前,有一部分英语教师是兼职教师,这些教师虽然学历达标,但教学能力与要求的能力还有一定差距。小学生拥有极强的模仿力和敏锐的听觉力,教师不标准的语音语调,不仅给小学生的语
实验旨在以头均仔猪需母猪饲养日为指标来评定品种、进群和配种季节对一胎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1 534头后备母猪,分别按照品种(长白、大白、长×大二元杂)、进群和配种季节(
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剧增和结构组成的日益复杂,留学生辅导员已经成为留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力量。留学生辅导员要把握职责重心,提升职业技能,充分发挥管理育人职能,在
简述了自适应光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验室的工作,介绍了自适应光学技术在人眼成像及视觉研究领域的应用,总结了在人眼像差测量和眼底泛光照明成像方面的工作,详细报道了在自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