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起于北美的媒介环境学的成长发展共走过了三代人的历程。媒介环境学者以探究“媒介技术对人、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为核心,以探讨媒介和人之间的共生关系为主导思想,提出了著名的“传播偏向论”、“帝国模式论”、“媒介即讯息”、“地球村”和“媒介场景主义”等重要思想,媒介环境学进而成为了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本杰明·李·沃尔夫、苏珊·朗格、哈罗德·伊尼斯、马歇尔·麦克卢汉、尼尔·波兹曼、保罗·莱文森、约书亚·梅罗维茨等媒介环境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媒介环境学最终发展成为了继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之后的又一重大传播学流派。2011年,随着麦克卢汉百年诞辰的到来,学界又掀起了新的一轮研究麦克卢汉传播理论的热潮。学界逐渐重视到媒介环境学思想对当下隶属于电子时期的新媒介环境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媒介环境学存在的问题也正在渐渐凸显。本研究从媒介环境学的理论重心及其局限性出发,提出了从符号学角度研究媒介环境学的新观点,为媒介环境学的发展贡献力量。本文的第一部分,笔者针对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第二部分,笔者重点对媒介环境学的理论溯源和现实困境进行了阐述。在理论溯源部分,笔者对媒介环境学的成立,以及针对处于不同时期的媒介环境学者的主要理论进行了梳理;在现实困境部分,笔者重点指出了媒介环境学当下存在的“媒介环境学者”的传承局限、媒介环境学的理论局限和媒介环境学研究的视角局限共三方面的困境。第三部分是笔者针对媒介环境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笔者认为,媒介环境学可以尝试与作为人文社科共同方法论的符号学进行融合发展,并从媒介环境学的符号视角、媒介环境学的符号研究法和媒介环境学的符号研究应用三个方面展开,从符号视角对媒介环境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这一部分,也是本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后,在第四部分中,笔者对媒介环境学与符号学融合发展的意义及融合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