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肝硬化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肝硬化住院患者焦虑抑郁、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比较不同干预方法对肝硬化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选取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附二医院、湘雅三医院144例肝硬化住院患者为实验对象,入组后被随机分配入对照组、认知行为组、肌松组和综合组各36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进行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而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心理干预。住院期间认知行为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肌松组实施渐进性肌肉放松疗法,综合组同时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及渐进性肌肉放松疗法。在干预前后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慢性肝病问卷(CLD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及医学应对问卷(MCMQ),通过患者自评,测定其一般资料、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状况、自我效能感、生活自理能力及应对方式;同时由主管医师根据临床资料评定患者Child-Pugh得分,了解患者干预前后的病情状况。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1.基线调查显示:肝硬化住院患者焦虑、抑郁阳性率分别为69.4%、79.2%。各应对方式得分,面对、回避、屈服分别为19.22±3.28、17.64±1.57、12.26±2.37,面对得分与临床患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回避、屈服得分与临床患者常模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得分高于临床常模。2.生活质量总分为15.84±4.06,疲劳、全身症状维度得分相对较低,而腹部症状、活动维度得分相对较高,情感职能、焦虑维度居中。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PS得分、肝病病程、自我效能感、屈服、外界支持、焦虑抑郁总分、Child-Pugh得分作为独立的影响因素进入回归方程,最终拟合方程为:Y=19.565+0.386X6+1.291X7-0.532X13-2.257X15+1.118X19-0.053X18-3.35 1X20(F=18.707,P=0.000),决定系数R2为0.526.3.重复测量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四组生活质量总分的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B)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P<0.001)。对四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进行配对资料多样本比较的协方差分析及两两之间LSD-t检验,结果显示: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14,P<0.001)。对照组与三个干预组之间(P<0.001)、认知行为组与肌松组之间(P<0.01)及肌松组与综合组之间(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认知行为组与综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采用配对T检验对各组肝硬化住院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除认知行为组的疲劳,肌松组的情感职能外,三个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该维度干预后较干预前改善。而对照组只有腹部症状、全身症状及活动维度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完全随机多个样本比较的协方差分析,分别对干预前和干预后四组间生命质量各维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前四组间生命质量各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四组除腹部症状、全身症状及活动外,其余三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四组间焦虑、抑郁得分的重复测量协方差分析显示:四组焦虑、抑郁得分的干预主效应(A)之间、时间主效应(B)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者的A与B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01)。焦虑交互图直线斜率,综合组与肌松组斜率最大,认知行为组次之,对照组斜率最小。抑郁交互图直线斜率,综合组与认知行为组斜率最大,肌松组次之,对照组斜率最小。6.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各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认知行为组与综合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较干预前升高;但肌松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完全随机多个样本比较的协方差分析,分别对干预前和干预后四组自我效能感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前四组间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四组间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各组干预前后面对、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得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综合组干预后较干预前面对得分升高,回避、屈服得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行为组干预后较干预前面对得分升高,屈服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回避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松组和对照组面对、回避、屈服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完全随机多个样本比较的协方差分析,分别对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四组间面对、回避、屈服得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前四组间面对、回避、屈服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四组间面对、回避、屈服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采用配对样本比较的Wilconox sign-rank检验分别对各组患者干预前后的Child-Pugh得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各组患者干预前后Child-Pugh得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别对干预前和干预后四组患者Child-Pugh得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前和干预后四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肝硬化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表现突出;而应对方式中,采取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高于临床患者的总体水平。2.肝硬化住院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与患者KPS得分、自我效能感、屈服、社会支持状况、焦虑抑郁总分、肝病病程、Child-Pugh得分有关。3.三种干预方法均能提高肝硬化住院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综合组及认知行为组的效果优于肌松组。就生活质量的各维度而言,三种干预方式均能改善生活质量的绝大部分维度。认知行为干预主要作用于情感职能和焦虑维度,渐进性肌肉放松疗法主要作用于疲劳及焦虑维度,而两措施的综合对生活质量各维度有广泛作用,但效果并不比单措施的优势突出。4.三种干预方法均能改善肝硬化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5.认知行为干预和综合方式的干预能提高肝硬化住院患者自我效能感以及增加患者积极应对方式、减少消极应对方式。6.三种干预方法对治疗均无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