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健康、营养状况、平均寿命等各项指标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存在着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营养不良和发达所国家面临的营养过剩问题。研究证明,大豆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可以代替膳食中的一部分动物性蛋白质,弥补因优质蛋白摄入不足导致的营养不良。不仅如此,大豆所含的膳食纤维、异黄酮等成分还具有保健作用,能减少营养过剩的发生率。因此,协调大豆生产、消费与居民营养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转变大豆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幅度改善居民营养水平、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在当前大豆生产与消费、大豆消费与营养改善不完全对应的条件下,研究基于营养健康目标的大豆产业发展,建立起营养引导消费、消费指导生产的大豆生产模式,对合理利用大豆生产资源、转变大豆供需平衡方式、确保大豆安全整体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参考国内外众多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营养均衡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等理论,对大豆生产及布局、进出口、大豆及其制品消费等进行了研究。我国种植大豆的收益低,大豆生产与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没有竞争优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消费比例失衡,大豆蛋白制品开发不够,产业链严重萎缩,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在大豆和营养素的关系研究中,参考了不同方式大豆消费与热量、蛋白质转换的计算方法,初步得出大豆与热量、蛋白质的转换系数。对营养目标下的不同水平的人均大豆需求和2010年、2020年、2030年三个不同时期的大豆需求总量分别进行了预测。通过对人均豆类摄入量与合理膳食模式目标的差异分析,可以看出尽管这20年来我国居民大豆的摄入量呈现递增的趋势,但根据合理膳食宝塔和的要求,豆制品的消费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消费需求。基于前面的分析基础,本论文对以营养健康为目标发展我国大豆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由于进口的转基因高油大豆在作为豆制品食用消费的用途上,对我国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的替代弹性很小。因此,在营养健康目标下实施产品差别化策略能充分发挥我国大豆在营养品质上的优势,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以营养健康为重要目标振兴大豆产业,应着重发展市场潜力大的新兴大豆食品产业,优先发展绿色优质大豆及其制品,加速我国传统豆制品的工业化速度。国家应该通过增加豆农补贴、改变大豆生产格局,扶持和壮大大豆龙头企业、强化我国大豆的非转基因技术优势、提高大豆生产和出口组织化程度、加强大豆经营的信贷服务以及大力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等方面的支持,把大豆产业培育成为优势产业,并恢复为世界大豆的种植、加工和出口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