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英与《屈骚指掌》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654753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乾嘉时期朴学盛行,此时也是楚辞学研究极为繁盛的时期。朴学家们研究《楚辞》以广征博引、实事求是见长,尤为注重对《楚辞》名物、地理的考据,代表作有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戴震《屈原赋注》、王念孙《毛诗群经楚辞韵谱》等。但也有不少学者不满考据者割裂《楚辞》文脉大义的弊病,专注于阐释《楚辞》的文意与文脉,章句类代表作有陈本礼《屈辞精义》、刘梦鹏《屈子章句》、胡文英《屈骚指掌》等。其中胡文英《屈骚指掌》作为乾嘉朴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注释体例虽以章句为主,但由于深受乾嘉朴学的影响,亦注重考据名物、地理等,他曾五次涉楚实地考察,可见其用力之深。清代朴学大家王鸣盛曾赞扬《屈骚指掌》考索名物精细,胡文英不少独到的见解亦受到当代学者们的肯定,《屈骚指掌》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楚辞注本。就目前学界对胡文英及《屈骚指掌》的研究现状看,取得了一些成果,对胡文英的生平事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对《屈骚指掌》的注释方法与体例研究得较多。但关于胡文英的生平事迹及注骚动机的研究仍不够明确与全面,并且存在错误与矛盾之处。此外,《屈骚指掌》的特色、不足及其对旧注(《楚辞章句》《楚辞补注》《楚辞集注》)的沿袭与创新之处尚未得到充分讨论,因此对胡文英及《屈骚指掌》的研究尚存在较大的空间。由于记载胡文英生平事迹的文献稀少且研究楚辞的著述、论文浩如烟海,有些问题仍存在争议,研究工作的开展确有一定的难度。为克服以上困难,采用文献分析法、纵向对比法、综合研究法、知人论事法对胡文英及《屈骚指掌》进行研究。首先,利用胡文英著作序跋及《武进阳湖县志》《武阳志余》《江苏省通志稿》《清代毗陵名人小传稿》《清代缙绅全书》等相关记载,对胡文英生平进行深入探讨,纠正前人混淆同名者、胡文英字号的错误,理清胡文英籍贯、家世、科举经历的基本情况。进而得出胡文英因仕途不顺、尤嗜屈骚、不满旧注之弊创作了《屈骚指掌》。其次,对于《屈骚指掌》一书,横向上将其置于乾嘉朴学这一大背景中研究。胡文英采用考据法对屈骚地理、名物、音韵、民俗进行考证,但在具体操作上,胡文英则是亲涉楚地、实地考察,这又有别于同时期治骚者的引经据典,经他实地考证后的成果具有浓郁的楚地特色,对于研究《楚辞》与楚地风物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屈骚指掌》是清代章句派注释《楚辞》的代表作,体现了楚辞研究由重考据向重文意阐释发展的趋势。纵向上将《屈骚指掌》置于楚辞接受史中,主要与《楚辞章句》《楚辞补注》《楚辞集注》进行对比,《屈骚指掌》在字词及文意解释方面均有沿袭旧说之处。考证名物与时谚、结合屈原处境与楚国国情阐释文意、解读“求女”情节是《屈骚指掌》补充前人注释、阐发新见的关键之处。胡文英治骚力求新变使《屈骚指掌》新解层出,但也暴露了该书在字词训诂、文意阐释、时地考证上存在牵强附会、主观臆断的弊病。
其他文献
本论文借助刘小枫的叙事伦理研究1930年代左翼小说,重在分析身体与革命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叙事伦理的角度切入,考察左翼小说的身体书写,挖掘身体书写背后
张洁踏入文坛伊始已显示出较成熟的创作风貌,但她的作品风格却一变再变,同时在极其明快的风格变换中显示出了自己的文学年龄。本论文主要研究张洁小说创作的风格在形式上的嬗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鼠类中汉坦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分型。方法于2010年对新疆3个区域(阿拉山口、石河子、乌鲁木齐)捕获鼠类(沙鼠、田鼠、褐家鼠)采集肺脏提取总RNA,经反转录-
依据贷款通则规定,贷款制度分成银行自营贷款与委托贷款两种,自营贷款是银行筹集资金借给他人并收取利息。委托贷款则是由委托人指定借款人,委托银行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合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中国企业迅速崛起。华为公司是中国企业成功崛起的典范,其崛起之路成为众多企业学习的榜样。华为公司在其发展关键时刻制定的《
近年来的党政秘书腐败呈现出的特点表明,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要求相适应,治理秘书腐败必须注重运用多样化的现代组织形式和工具,实现从运动治理向制度治理转变,推进制度反腐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保守性手术难以治愈,因此,药物治疗具有重要地位,治疗EMs疼痛常用而有效的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类
<正> 在酒店工作了十几年,经历了许多事情,有许多事情到现在仍是令人难忘。 1990年初,非洲的某国前总统应邀来我国访问,并在大使馆举办招待会。我们饭店宴会厅很荣幸地接受到
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新农村教育,特别是新农村的村民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本文重点讨论信息时代新农村的村民教育问题,以知识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