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森林生态系统中,氮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资源,对森林群落的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中不同形态氮的比例不同,土壤氮形态的差异可能与环境因子有关,也可能与土壤氮转化关键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功能有关。环境因子可以直接影响土壤氮转化,也可以通过作用于土壤氮转化关键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间接影响土壤的氮形态和氮转化。然而,我们仍不清楚环境因子与土壤氮转化关键微生物在土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生态系统中,氮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资源,对森林群落的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中不同形态氮的比例不同,土壤氮形态的差异可能与环境因子有关,也可能与土壤氮转化关键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功能有关。环境因子可以直接影响土壤氮转化,也可以通过作用于土壤氮转化关键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间接影响土壤的氮形态和氮转化。然而,我们仍不清楚环境因子与土壤氮转化关键微生物在土壤氮形态形成过程中的相对作用。因此,本研究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和岳桦林(Betula ermanni forest)土壤为材料,研究两生境土壤不同形态氮和氮转化的差异,深入探讨环境因子(温度和pH)和氮转化关键微生物在土壤氮形态转化中的相对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阔叶红松林和岳桦林土壤各形态氮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氮转化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净硝化速率。阔叶红松林土壤可溶性无机氮/可溶性有机氮比、铵氮/可溶性有机氮比和蛋白酶/净矿化比与岳桦林土壤差异不显著,硝氮/铵氮比、硝氮/可溶性有机氮比、脲酶/净硝化比、蛋白酶/净硝化比显著高于岳桦林土壤,表明两生境土壤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差异与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过程受到影响有关。(2)与pH相比,温度对两生境土壤氮形态和氮转化的影响更大。温度对阔叶红松林土壤氮转化和各形态氮的影响大于对岳桦林土壤的影响。(3)接种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时各形态氮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幅度大于接种岳桦林土壤微生物时随温度的变幅,而氮转化参数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分别接种阔叶红松林和岳桦林土壤微生物时各形态氮含量和氮转化参数随pH升高的变化没有明显趋势。(4)pH 5.5时,接种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时各形态氮含量和氮转化参数(净矿化速率和脲酶活性排除)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小于在pH 4.9时的响应,而接种岳桦林土壤微生物时各形态氮含量和氮转化参数(脲酶活性排除)对升温的响应大于在pH 4.9时的响应。(5)10 ~℃时分别接种阔叶红松林和岳桦林土壤微生物时各形态氮含量和氮转化参数随pH升高的变化幅度小于在20 ~℃时的变幅。阔叶红松林和岳桦林土壤各形态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和硝态氮。阔叶红松林土壤可溶性无机氮/可溶性有机氮比和铵氮/可溶性有机氮比与岳桦林土壤差异不显著,硝氮/铵氮比和硝氮/可溶性有机氮比显著高于岳桦林土壤。表明两生境土壤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差异可能与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过程受到影响有关。阔叶红松林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显著高于岳桦林土壤,C/N比显著低于岳桦林土壤。硝态氮、净硝化速率和硝化潜势与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C/N比呈显著负相关,导致岳桦林土壤硝化作用受到较大影响,硝态氮含量降低。
其他文献
卤键是卤原子上带正电的区域与电子给体形成的相互作用。由于良好的方向性,以及强度的可调节性,使它在材料自组装、分子识别、药物合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卤键受到了化学家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多数情况下卤键都是存在于溶液中的。但目前关于溶液中,溶剂效应对卤键的影响,理论研究上还存在争议。本论文利用本课题组发展的普适密度泛函能量分解方法GKS-EDA,探讨了各种环境下(分别是苯、乙酸、苯胺和水)中性双中心卤键
电磁超构材料是由亚波长共振单元在特征尺寸上以一定周期或非周期排布构成的人工复合材料,呈现出天然材料不具备的奇异电磁特性,并由此实现对电磁波的任意调控,如反常反射、反常折射和极化转换等。相位是表征电磁波的基本物理量之一,相位调制一直都是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光学元件通过改变器件本身厚度或利用天然材料的折射率差异实现相位调控,而磁性超构材料的引入,不仅能有效的提升相位调制效率,还将极大的减小结构尺寸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条件致病菌,同时也是研究革兰氏阴性菌群体感应、生物膜、毒力和耐药性的重要模式生物。传统的铜绿假单胞菌
目前大分子碳氢化合物燃烧机理的简化方法主要是基于物种之间耦合关系发展而来的直接关系图法(DRG)及其相关方法:DRGASA、DRGEP和Revised-DRG,以及为了消除体系刚性而发展的准稳态近似法(QSSA)和部分平衡近似法(PEA)。很少有方法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考察物种的生成与消耗,进而消除物种消耗量或生成量较少的反应。其次相对机理自动生成程序,机理简化程序的发展相对迟缓,很多简化方法都没能实
[目的]本文对本中心121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手术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PAPVC患者术后近期和中期的生存率、体力活动能力以及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通过
白垩纪属于温室气候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其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未来气候的预测和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目前国际白垩纪年代表是建立在对海相地层研究的基础之上,而中国以陆相地层发育为特色,海南岛白沙盆地白垩系发育完整且地层出露好,但研究程度低,可通过对其白垩系的沉积相带和古气候研究来完善整个白垩系地层体系。本次研究选取道汉村剖面(全长250m)进行野外实测,利用岩性、岩相及岩相组合识别的基础上,对沉积特征进
研究背景及目的:白癜风是由表皮黑素细胞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获得性皮肤色素脱失症,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为0.5%~1%,是引起皮肤色素脱失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白癜风的发病机制目
O_2/H_2O-燃料燃烧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燃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CO_2排放量过高的问题。在燃烧反应中,水分子的存在可能对燃烧反应动力学产生影响。CO+OH是燃烧反应的最后一步,也是将CO转化为CO_2过程中的十分重要的反应。HOCO自由基是该反应中产生的重要中间体,HOCO与H_2O的相互作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H_2O与HOCO究竟发生怎样的反应,是发生化学反应,还是作为高效率的第三体
近年来,在调控基因表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组蛋白修饰越来越受到关注。组蛋白乙酰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由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HATs)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s,HDACs)共同调节。HATs通过在组蛋白赖氨酸残基上添加乙酰基,导致染色质结构的松弛并激活基因转录。相反,HDACs从乙酰化的组蛋白中除去乙
光学纯的二芳基仲醇或二杂芳基仲醇类化合物是许多生物医药的核心骨架结构或必要前体,因此在过去的30年间,得到手性纯的此类化合物一直是科学家们的研究要点。Seebach,Harada,Gau,Walsh等研究小组在对醛的不对称芳基化反应研究中均发展了自己独特的实验体系,为拓展光学纯的手性二芳基仲醇的合成方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来说这些方法还各自具有一些局限性,如实验操作不够简便易行,实验过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