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不断迈进,而通过法治教育培养具备较高法治素养的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大学生法治教育在促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内容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系统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对内容的优化研究,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综合素养。回溯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的沿革历程,总结内容沿革的总体特征与成功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而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的继往开来具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经历了恢复发展、探索发展和创新发展三个阶段。在恢复发展阶段,随着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起步和高校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以法律常识教育为主,并开始注重法律意识的培育;在探索发展阶段,“法律基础”课开始独立开设,以统一的“法律基础课教学大纲”的颁布为标志,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体系初步形成;在创新发展阶段,“法律基础”课与“思想道德修养”课整合形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内容构成要素逐渐多元化,教育内容体系不断完善。总体来看,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的发展历程是螺旋式上升的,每一阶段的教育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并呈现出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始终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方向指引、始终与国家法治建设实践保持同步、始终遵循教育发展一般规律。同时,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在变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内容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有待统一、内容要素的时代性与内容系统的稳定性不够平衡、内容结构体系的层次性有待增强等问题。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的优化应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以增强大学生的法治素养为目标,以坚定大学生的法治信仰为依归,坚持以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为理念指导,着力构建由法律基础知识要素、法治意识要素和法治能力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