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平等的对话——《幻想》的复调特征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战后英国文坛的一颗璀璨明珠,约翰·福尔斯在后现代主义文学领域独领风骚,其小说极富创意,多部作品被奉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经典。然而,福尔斯的收官之作《幻想》却少有人问津。事实上,《幻想》就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而言,都堪称福尔斯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本论文试图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从狂欢化人物、杂糅性体裁以及复调式时空三个角度挖掘《幻想》中自由平等的对话精神。第一章分析《幻想》中人物的狂欢化。福尔斯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徘徊在边缘地带的小人物,他们憎恶维多利亚时代各种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和社会偏见,因而努力以各自的方式摆脱陈规陋习、反抗既定秩序、要求男女平等,对一切权威、正统和神圣的东西给予无情的嘲讽和批判。福尔斯笔下的这些人物无疑蕴含着强烈的脱冕勇气与颠覆潜能。第二章聚焦于小说体裁的杂糅性。福尔斯将大量的证词、私人信件、新闻报道、报刊杂志等非文学文本融入到《幻想》中,有效地瓦解了传统的小说范式,从而在文本层面形成了多元并包、自由平等的狂欢精神。此外,《幻想》中混杂了多种语言,它们在同一舞台相遇,既构成了一场语言的盛宴,又戏讽了文学语言的所谓纯洁与高雅,但更为重要的是,语言的混杂体现了不同思想观念的对话与交锋。第三章探讨《幻想》中时空的复调性,福尔斯在小说中构建了一个共时性话语场,为各种声音的相互交错、各种意识形态的相互冲撞提供了自由的场所,这使得小说的中心事件(巴塞洛缪的失踪;迪克的死因)更加扑朔迷离,进而揭示出真相的相对性和多元性。同时,福尔斯在小说中设置了多个边缘化场景,而边缘是一个进行亲昵交际和全民性加冕脱冕的狂欢广场,它的正反同体性使固有的等级制度被瓦解,新秩序得以建立。总之,福尔斯通过凸显狂欢式的人物、杂糅的体裁和复调的时空,力图在《幻想》中建立自由、平等、多元的世界。作者、小说人物以及读者都能不受限制地表达思想感情,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学创作模式的颠覆,也是对自由平等的对话精神的彰显。
其他文献
威廉·福克纳作为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凭借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对人类的关怀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他通过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描绘出一幅新旧交替时期美国南方社会的
今天上课的时候,我们发现讲台上放着一个小盒子。同学们都十分好奇,不停地问王老师那是什么。我觉得,盒子一定和上次的桂花龙井茶有关。  不出我所料,王老师面带微笑,神秘地说:“上次,我们品了桂花龙井茶;这次,我们来吃抹茶巧克力。”“耶!”全班的欢呼声都要把屋顶给震飞了。  王老师早已把抹茶巧克力切好了。她说:“抹茶巧克力很少,每人只能吃到一点儿。”这可没关系,有得吃我们就很满足了!  王老师轮流给我们
期刊
我有一个大烦恼,它已经困扰我很多年了。可以说,从我出生到现在,我就一直活在它的阴影之下。这个大烦恼便是——皮肤黑!  媽妈有事没事就会提起她生我时,看到我第一眼还以为她生了个泥娃娃的事。每当这时,我就会跑回房间,“砰”的一声把房门关上,自己生闷气。唉,谁让这是事实呢?  我的确很黑!上学以后,我的绰号开始多了起来,不管叫什么,都和皮肤黑脱不了干系,什么“小非洲”啦,什么“黑人牙膏”啦,什么“大黑脸
期刊
我家有只小狗叫毛毛。  毛毛的毛金黄金黄的,一卷一卷的,像一片片随风摆动的麦浪。毛毛个子不高,因为它只有三个月大,还是个幼儿。它的腿很短、很粗,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像个有肥胖症的不倒翁;它的尾巴像一条大金蛇,总是在来回舞动;它的耳朵像一把扇子,抖来抖去;它那一双贼溜溜的大眼睛炯炯有神,可爱极了;它的鼻子像黑色的橡皮,到处摩擦……  毛毛是个淘气包,一天到晚就知道捣乱:一会儿打破一个杯子,一会儿打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