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以《孟子》《庄子》《荀子》为例,对战国时期诸子散文中的问对进行研究,全文主要内容包含了绪论以及正文四章。绪论部分对文中所涉及的研究概念和范围进行界定,包括问对与问对体概念、研究范围选择、问对的研究现状以及《孟子》《庄子》《荀子》的前期研究成果。第一章对《孟子》中的问对进行研究,首先对孟子其人及《孟子》的著述进行了界定和相关考证,其次对《孟子》中的问对做分类分析,包括孟子与弟子的问对、孟子与诸侯的问对以及其它问对,最后对《孟子》的问对特色进行阐述,体现为问对目标的一致性和问对的论辩色彩两方面。第二章对《庄子》中的问对进行研究,首先对庄子其人及《庄子》的成书进行界定和考证,其次对《庄子》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中的问对进行文本研究,最后从问对主体虚构性、问对结构多样性两方面来探析《庄子》中的问对特色。第三章对《荀子》中的问对进行研究,首先对荀子其人及《荀子》成书进行界定和考证,其次对《荀子》中出现的问对进行归类,并结合实例从推进式一问一答、辩驳质疑和补充式两方面来分析《荀子》中的问对,最后对《荀子》中的问对特色展开研究,包括《荀子》问对中的平等性和节奏感问题。第四章对《孟子》《庄子》《荀子》的问对成因及价值进行探析,首先分析它们的纵向成因和流变特点,依次从上古的记言文化传统、春秋的咨议访问制度、战国的政治纷乱与论辩之风、物质条件与问题意识等方面入手,并在分析成因的过程中总结流变特色。其次在横向上与同时期的诸子散文进行对比,涉及《孟子》与《商君书》,《庄子》与《公孙龙子》,《荀子》与《韩非子》等,以此探析诸子散文中的问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