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闭再灌注模型,模拟人体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处理和预处理联合后处理三种方式作为干预措施,评估各组实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的变化差异,检测各组实验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从整体、神经损伤行为学、部分组织病理学和部分相关分子水平上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三种不同干预方式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影响以及对该影响有无差异性,并推测其可能具有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为盐酸右美托咪定能够更安全可靠地应用于临床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围术期脑缺血高危患者提供一种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及一定的安全用药参考依据。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日龄为49-63天,体重为250-300g,随机分为5个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盐酸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Dex1)、盐酸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Dex2)和盐酸右美托咪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组(Dex3),每组8只。参照改良Zea Longa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再灌注模型。Sham组于假手术操作前30min腹腔注射0.9%NS 5ml·kg-1,假手术操作完成后第8h,再次腹腔注射0.9%NS 5ml·kg-1,再观察19h。I/R组和Dex2组于MCAO模型制作前30min腹腔注射0.9%NS 5ml·kg-1,然后制备MCAO模型,完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闭缺血3h,于恢复再灌注后5h给予I/R组腹腔注射0.9%NS 5ml·kg-1, Dex2组腹腔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50ug·kg-1,再灌注共24h。Dex1组和Dex3组于MCAO模型制作前30min腹腔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50ug·kg-1,然后制备MCAO模型,完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闭缺血3h,于恢复再灌注后5h给予Dex1组腹腔注射0.9%NStml·kg-1, Dex3组腹腔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50ug·kg-1,再灌注共24h。五组大鼠分别于操作后27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使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情况,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各组大鼠梗死区脑组织的梗死容积百分比(BIVP)各组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均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结果:1、各组实验大鼠的体重、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Sham组比较,I/R组、Dex1组、Dex2组和Dex3组NDS分值显著下降、BIVP显著增加、脑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以及血清NSE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I/R组比较,在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干预的Dexl组和Dex3组可明显降低实验大鼠NDS分值以及BIVP显著下降(P<0.05);盐酸右美托咪定三种不同干预方式处理组脑组织SOD活性均显著升高、MDA含量均显著降低以及血清NSE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R组与Dex2组二者之间NDS分值及BIV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盐酸右美托咪定三种不同干预方式处理组组间比较,Dex1组和Dex3组NDS分值较Dex2组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MDA含量和血清NSE含量显著低于Dex2组(P<0.05);Dex3组脑组织MDA和血清NSE含量显著低于Dex1组(P<0.05);Dex3组脑组织SOD活性显著高于Dex2组(P<0.05);但盐酸右美托咪定三种不同干预方式处理组的BIVP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Dex1组和Dex3组NDS分值及SOD活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Dex1组和Dex2组SOD活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在改良线栓法制作的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闭再灌注模型上,三种不同干预方式的盐酸右美托咪定处理均能够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盐酸右美托咪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能够产生效果更佳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3、盐酸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过度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过量氧自由基生成可能是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