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ptation Interpretation of Code-switching between Putonghua and Shanghaihua-A Case Study on Zhou L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指在同一次会话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ety)的交替使用(Myers-Scotton,1993),是使用者高级语言能力的表现,而不是语言使用中无能的体现(Huang Guowen,1995)。国内外语言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分别从社会语言学、语法学、心理语言学、会话分析、语用学等不同研究路径探讨语码转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前人研究主要关注来自不同民族或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语料多半集中于会话中的语码转换,而鲜有研究同一人在同一民族文化背景下不同方言变体(dialectal variety)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周立波最具代表性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我为财狂》为研究对象,以Verschuren(1999)的语言顺应理论和于国栋(2001)的语码转换顺应性模式为理论基础,从语言现实(Linguistic reality)顺应和心理动机(Psychological motivation)顺应两个方面对普通话和上海话之间的语码转换进行顺应性阐释研究。  Verschuren的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语言使用者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而在不同意识水平上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1999)。于国栋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语码转换顺应性模式认为,语码转换是交际者在特定语境中进行语言顺应的具体表现,即采用语码转换来实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从而实现交际目的。考虑到在同一文化背景之下社会规约对语码转换的影响不大,本研究只从语言现实顺应和心理动机顺应两个方面对周立波“海派清口”中的方言语码转换做顺应性阐释,以期揭示出语言顺应和心理顺应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更深层次地阐释语码转换交际目的。本文从“海派清口”的文字脚本中选取了990条含有方言语码转换的语料,并着重分析了55个例子。  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海派清口”中的方言语码转换在语言顺应方面作为一种促进消费的手段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双边转换吸引更多观众,从而提高脱口秀的知名度,使表演多样化,创造更新颖的娱乐和放松方式;另一方面语码的相互转换适应方言特色作为赢得更强竞争力的手段,普通话中插入上海话以达到语言的新颖,南北方言的优势混用以提高表演者在国内的声望。2)“海派清口”中的方言语码转换在心理顺应方面是一种照顾情绪的策略,从三个方面阐释:从普通话到上海话是为了使上海本地人满意,包括提高说话者的本地身份认同感,获得上海本地人的认可,缩短表演者与观众的社会距离;从上海话转换为普通话是为了照顾非上海本地人,增强脱口秀的被认同感和权威性,加深观众的社会优越感;普通话与上海话之间的相互转换是为了创设一种娱乐和幽默的氛围,使批评社会缺陷、讽刺违反公德的言辞更易于接受。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意义在于:首先本研究证实了西方社会语言学关于语码转换的理论同样适用于解释同一民族文化背景下两种方言变体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从而拓宽了语码转换理论的应用研究范围。其次,运用典型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口语语料为方言领域和滑稽界提供了新的个案研究实例,从而对方言、区域文化研究以及地方民族身份的认同做出了一定的参考。再者,通过阐释中国文化背景下方言语码转换这样的言语行为,说明语言能力和语码转换技能具有人类学和语言学共性,这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际交流,也有助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
其他文献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最有名的著作之一,其有四个中文译本。其中张振玉翻译的版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并且是迄今为止最为畅销的版本。   张振玉曾为台湾大学外语系的
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是对于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日语动词中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学习者想要对日语多义动词运用自如,首先需要全面的理解、掌握日语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近代以来英美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一直活跃在文学爱好者和文学评论家的视野中。她的著作不仅仅为英美文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给之后的社会平权运动,女性史和维多利亚时期历史的修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本文将使用瑞文·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作为主要理论来分析小说《奥兰多》。《奥兰多》这部讽刺自传体小说中主人公奥兰多的男性气质的构成与变化是本文分析重点。这部小说讲述了他作
学位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性贸易的蓬勃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文化差异会对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和美国这两大世界贸易大国更是如此。中美都有自
今年以来的A股市场,年初在2200点附近,如今跌破了2100点,指数来了趟过山车,不少股民损失惨重。就连一些有多年在资本市场征战经验的私募基金,面对市场的剧烈震荡,也束手无策。面对因净值下跌而不断讨说法的客户,这些私募基金可谓焦头烂额,直言撑不下去。  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在熊市赔得一塌糊涂,也有部分股民不仅成功规避掉了熊市的巨大杀伤力,还因提前布局牛股而获得了正收益。  经验不足,亏损一塌糊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