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动态考察明代中古诗歌批评的演进趋势,全文采取历史演进与主要问题揭示相结合的方式,选取明代中古诗歌批评不同时期的主导现象进行翔实分析,力求通过史实层面与问题层面的细致梳理,突出其主要理论意义。本文认为视角的冲突或互补构成了明代中古诗歌批评发展的内在矛盾,并引起了观念的相应变迁,从而推动批评的演进。故围绕着诗史观、审美倾向及话语体系的差异,可将明代中古诗歌批评的发展标界出三次明显的转折,也是批评向多角度、多层面掘进的表现:第一次表现为由明初重性理向前七子重感情的审美转换。明前期中古诗歌批评以传统的世变观与重尚理道的理学视角为主,推崇“治世之音”与淳和雅正之美,以陶诗为最高典范。前七子虽对明前期崇复古思潮有所继承,但他们追求情志慷慨、气格浑沦的创作精神,更强调对汉魏诗歌强烈抒情传统的体认,不仅对汉魏诗歌的美学精神作了重新阐述,并建立了以汉魏为典范的古诗创作观及批评观。第二次为前七子与六朝派在古体取向上的宗汉魏与尚六朝之分。主要体现为古体审美风格选择上的差异,七子派尚浑朴、重气格与六朝派尚绮丽、重风神,均各截取了古体传统的某一历史时期作为师法范型,两者的对立既将各自的理论引向深入,又揭示了中古诗歌审美风貌的多层性,也一定程度反映了接受主体的文学地域差异。第三次主要为重辨体的形式批评、重性情的主体批评及重意境的神韵批评这三种不同批评话语间的并出。辨体批评是七子派中古诗论中最活跃的部分。这种以“宗汉魏”为法则,祖绍《诗品》,将传统风格学、源流学及品鉴论予以整合的形式批评体系,把中古诗歌艺术形式批评推向了极至。性灵思潮影响下的竟陵派致力于对中古诗人心灵世界的体会,表现出颠覆《选》诗传统、崇尚偏奇的独特诗史观和审美个性,神韵说则倾心于对中古诗歌韵外之致的感悟,它们均建立了各自完整的批评体系。诸说立足点不同,从不同角度透示出中古诗歌包蕴的不同美学特征,开拓了中古诗歌批评由表及里的多维视角,使明代中古诗歌批评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自足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