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同时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文言文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但在文言文的实际学习和教学中,情况却不乐观。笔者对甘肃省秦安县第一中学高中文言文教学情况所开展的调查显示,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课堂学习消极被动,教师教学方式定型,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是因为文言文学习难度大,学习情境严重缺乏,“教师的讲授依然是课堂的主要风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限制。改变这种局面的根本办法,就是落实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使课程实施由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教学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文章以学习的认知结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来取代以往的接受式文言文教学模式,从教师预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重视课外资源,引导学生查找材料;教师鼓励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及时综合评价,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这四个方面来解决文言文课堂中的问题。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另一种教学思路,促进高中文言文教学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