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以20世纪50年代以前老上海月份牌画为研究对象,以老月份牌产生、发展、消失为线索,研究其与老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探寻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通俗艺术发展的状况,填补美术史记中关于现代通俗艺术研究的一个空白。 老上海月份牌源于19世纪末,是西方企业为推销其商品而雇用中国人绘制的一种广告绘画。最初她采用了中国传统年画形式并配有年历,故称其为“月份牌”绘画,1914年自从郑蔓陀创立了独特的“擦笔水彩画法”创作月份牌画,受到时人普遍欢迎,因而擦笔水彩画法在月份牌画中广泛采用,月份牌画这时基本成为了以这种技法创作的绘画的代名词,而其上的年历在20年代以后就基本被取消,使月份牌绘画成为了独立的绘画作品。月份牌画另一重要特点就是她表现内容多以年轻女性为主,这一特点在最初的月份牌画就曾体现。郑蔓陀开始在作品中表现时装题材的女性,使月份牌画成为时常文化的组成部分,另外月份牌中也表现有儿童,风景等题材。 30年代,杭穉英创作一批时尚女性标志着月份牌画在技法上和艺术风格上的全面成熟。这一时期除了以杭穉英为主的“穉英画室”以外,还出现了谢之光、金梅生、胡伯翔等著名的月份牌画家,当时参与创作月份牌作品的有300多人,月份牌作品不但数量巨大,影响甚广,几乎遍及全国,成就了月份牌绘画的黄金时期。40年代,由于日本入侵,上海民族工业大量外迁,月份牌创作受到很大影响。抗战胜利后,月份牌创作又曾一度兴旺,很快又为战争中断,解放后,在政府的组织下,老月份牌作者开始创作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月份牌年画,老月份牌结束了她的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月份牌画最初以广告画的形式出现,经过发展,逐渐摆脱了广告的束缚,形成一独立的画种,成为早期大众艺术的组成部分,并为当代美术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