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缓控释给药系统是指在一定介质中缓慢释放或者按照特定速率释放的一种给药体系,能够克服传统的药物传输体系给药频繁,血药浓度波动大的缺陷,是当代医学研究的热点。高分子材料是传统用于缓控释给药系统的载体材料,但由于存在机械强度较低,生物相容性差,甚至有一定的毒性等缺陷而限制了应用。无机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以及无生理毒性等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再加之独具的可调的介孔孔径,高比表面积,良好的水热稳定性,使其成为当前缓控释药物载体材料研究的热门领域。本文以自制介孔二氧化硅空心复合微球为基础,对其进行孔径调节和官能团修饰,以布洛芬为模型药物,研究孔径和官能团修饰后对布洛芬的固定性能和释放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介孔空心复合微球的药物吸附行为以及体外释放动力学,为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意义。通过调整扩孔剂(1,3,5-三甲基苯)的加入量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孔结构的介孔SiO2/Fe3O4空心复合微球。当TMB:CTAB(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3:1时,介孔空心微球的药物装载量高达816mg/g,是传统药物载体材料的2~3倍。药物的体外释放试验表明未添加扩孔剂的介孔微球保持着缓慢的释放速率,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24h的释放速率仅达到40%,但随着孔径的增大,药物的释放速率加快。释放出的布洛芬分子的结构和活性没有遭到破坏。分别采用后接枝法和共缩聚法对介孔SiO2/Fe3O4空心复合微球进行氨丙基官能团修饰。两种修饰方法均成功地将官能团修饰到介孔微球上。但后接枝法修饰对孔道造成堵塞,样品的比表面、孔容和孔径都大幅度下降,药物的固定量也大大下降,仅为232mg/g,为未官能化之前固定量的四分之一。共缩聚法修饰氨丙基后的介孔微球的比表面和孔容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幅度并不大。当APTMS的添加量为5%,10%,15%时药物的固定量分别为430mg/g,496mg/g,506mg/g,固定量有所下降,但相比于传统的介孔材料药物载体仍较高。体外释放试验表明官能化后样品的释放速率明显下降,当氨丙基修饰量为15%时48h的释放量仅达到30%,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不同的释放动力学模型分别对介孔空心SiO2/Fe3O4复合微球的药物固定和体外释放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官能化和未官能化样品的吸附性能差异并不大,基本在2~4h之内达到最大吸附量。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拟合效果较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采用几种常用的动力学模型分别对药物释放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发现Korsmeyer-Peppas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由拟合结果可知未官能化的介孔微球药物的释放遵守Fick扩散机理,释放速率依靠扩散速率。而官能化后的介孔微球释放机理为非Fick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