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收集剖宫产切口妊娠(CSP)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疼痛敏感度、焦虑及抑郁状态,探讨人口学特征、疼痛敏感度、心理状态(焦虑及抑郁)与术后出现疼痛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妇科确诊为剖宫产切口妊娠并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一天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了解焦虑、抑郁状态;使用压力痛阈测量仪测量患者的压力痛阈及压力耐痛阈;手术当天使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估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即刻(0h),6h,12h,24h四个时间点的疼痛强度。应用X 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后疼痛相关因素。 结果: 1)120例CSP患者中,术前未发生焦虑抑郁者为47例(39.17%),发生焦虑抑郁状态者73例(60.83%)。这73例中只存在焦虑状态者有17例(14.17%),只存在抑郁状态者有20例,占16.66%,焦虑抑郁二种状态同时存在者有36例(30.0%)。2)120例CSP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未出现疼痛患者为10例(8.33%),出现疼痛患者 110例,疼痛发生率91.7%;其中轻度疼痛患者40例(33.33%),中度疼痛患者32例(26.66%,)重度疼痛患者38例(31.67%)。3)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第6个小时发生重度及以上疼痛患者人数最多,33人(27.5%),其次是术后即刻,14人(11.67%),术后第24小时重度及以上疼痛人数最少,1人(0.83%)4)根据术后疼痛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及以下疼痛组、中度及以上疼痛组二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二组患者在学历、心理状态、压力痛阈(PPT)、压力耐痛阈(PTO)、手术时间(min)、病程(天)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BMI、性格、术前有无腹痛、停经时间、距离上次妊娠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程度焦虑患者在术后0h、6h、12h、24h四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程度抑郁患者术后6h、12h、24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h 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焦虑合并抑郁患者与无焦虑抑郁患者术后0h、6h、12h、24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术前痛阈与术后6h、12h疼痛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与耐痛阈无关(P>0.05)。9)多元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痛阈和心理状态是患者术后发生中度及以上疼痛的相关因素(P<0.05)。 结论: 1)剖宫产切口妊娠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心理状态不佳,易出现焦虑或抑郁状态,或两种并存;术前焦虑抑郁状态可降低患者的痛阈,提高其疼痛敏感性。疼痛发生与学历、心理状态、痛阈、耐痛阈、手术时间、病程密切相关,因此术前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尤为重要。2)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及痛阈不同,尤其是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第6小时的疼痛评分最高,提示临床护理人员在该时间段密切观察、记录病情变化及疼痛情况,必要时予以干预。3)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根据实验性压力痛阈测试结果来预测术后可能发生较高疼痛强度的患者,有利于更好的管理和控制疼痛,提高舒适度,减轻痛苦,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