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选取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探究颈动脉斑块(carotid plaque,CP)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carotid common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ening,CCAIMT)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数目CP和不同侧别CCAIMT危险因素间的区别和联系。方法:通过初筛获取拟研究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对所有纳入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如:是否检出CP和CCAIMT,检出CP的数目,检出CCAIMT的侧别等),将所有受试者纳入不同分组,同样记录所有受试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血液学指标。后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在该脑卒中高危人群中CP及CCAIMT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数目CP和不同侧别CCAIMT危险因素间的区别和联系。结果:在研究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CP的阳性率为38.9%,CCAIMT的检出率为24.8%。通过探究CP阳性率和CCAIMT检出率及其分布特点后发现,无论在总人群还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组人群中,CP阳性率及CCAIMT检出率都随年龄的增加逐步升高,而在大多数年龄分组中,男性的CP阳性率及CCAIMT检出率都比女性更高。CP的危险因素为高龄、较高的LDL-C及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男性、既往脑卒中、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高血压(hypertension,HT)病史以及吸烟,但DM家族史可能具有保护性作用。用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找寻不同数目CP危险因素间的差异,发现男性、高龄、吸烟、高LDL-C水平、既往合并DM、脑卒中、HT、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或心脏瓣膜病(valvulopathy,Val.)病史的患者更易患多发CP,有DM家族史的患者患多发CP的可能性更小。CCAIMT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高龄、吸烟、既往合并脑卒中、HT、DM、AF或Val.病史,但既往具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c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病史可能有保护作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无CCAIMT患者相比,左侧CCAIMT的危险因素为男性、高龄、吸烟、既往合并DM病史,但饮酒和既往TIA病史可能具有保护性作用,右侧CCAIMT的危险因素为男性、高龄、既往合并AF或Val.病史,但既往TIA病史可能为保护性因素,而对于双侧CCAIMT,其危险因素为喝牛奶、吸烟、男性、高龄、既往合并脑卒中、HT病史,同样,既往TIA病史可能为保护性因素(所有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在纳入研究的天津市此脑卒中高危人群中:(1)CP的危险因素为高龄、高LDL-C及FBG水平、男性、既往脑卒中、DM、HT病史以及吸烟;(2)CCAIMT的危险因素为男性、高龄、吸烟、既往脑卒中、HT、DM、AF或Val.病史;(3)出现CP的数目与危险因素的种类相关,男性、高龄、吸烟、高LDL-C水平、既往合并DM、脑卒中、HT、AF或Val.病史的患者更易罹患多发CP,而具有DM家族史的患者罹患多发CP的可能性更小;(4)不同侧别的CCAIMT,其危险因素间具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左侧CCAIMT的危险因素为男性、高龄、吸烟、既往合并DM病史,右侧CCAIMT的危险因素为男性、高龄、既往合并AF或Val.病史,双侧CCAIMT的危险因素为喝牛奶、吸烟、男性、高龄、既往合并脑卒中、HT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