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是我国的特有树种,也是我国水源涵养林、用材林及水土保持林的重要树种。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 Ragonot)是我国松属针叶树重要的球果和枝梢害虫,主要以幼虫钻蛀危害,防治困难,长期以来对我国针叶树的生长、更新和种子生产造成很大影响。植物在昆虫取食后产生的防御反应,为农林有害生物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本研究采用溶剂微萃取(solvent-microextractions)和GC-MS分析,并用内标法定量,研究了松果梢斑螟危害油松球果及其新梢随时间萜类组成(单萜、倍半萜、双萜)与含量的变化,主要结论如下:从萜类总含量来看,虫害球果及其新梢的单萜、双萜总含量显著增加,倍半萜含量变化不大。虫害球果单萜、倍半萜、双萜含量高于其诱导新梢。随虫害时间的延长,单萜总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双萜含量则随虫害时间持续下降。就球果主要单萜、倍半萜、双萜组分及其含量变化来看,主要单萜成分有8种,其中虫害后含量显著增加的成分是1R-α-蒎烯、α-非兰烯、α-香叶烯、D-柠檬烯和乙酸龙脑酯;主要倍半萜成分有3种,虫害后含量显著增加的特异性成分是石竹烯;双萜组分11种,特异性组分是松香酸甲酯、1-菲羧酸甲酯、1-萘羧酸甲酯、贝壳杉-16-烯-18-酸甲酯。就新梢主要单萜、倍半萜、双萜组分及其含量变化来看,诱导新梢单萜成分主要有7种,与球果比少了环己烯,虫害后特异性成分与虫害球果一致;双萜成分11种,特异性成分是松香酸甲酯、1-菲羧酸甲酯、异甜菊醇甲酯和贝壳杉-16-烯-18-酸甲酯。有3种双萜成分与球果不一致,诱导新梢中的新组分是棕榈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香木兰烯、10,13-十八烷二酸甲酯,与球果相比少了1,3,6,10-环十四碳四烯、罗汉-7-烯-3-酮、4,6-雄烷二烯-17-醇-13-酮酯,诱导新梢虫害后新出现的成分是10,13-十八烷二酸甲酯。综上所述,松果梢斑螟幼虫危害油松2年生球果后,虫害球果单萜和双萜总含量显著增加,倍半萜含量则相对稳定;诱导新梢的萜类变化与虫害球果一致。虫害球果及其诱导新梢的特异性组分也基本一致,并研究了萜类主要组分随时间的变化,探讨油松球果及其新梢的虫害诱导防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