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日本的汉字起源于中国,因此日语汉字的读音和中文汉字的读音应该有着很深很紧密的联系。但现代汉语的读音却和日语的读音看起来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其实是两国语言各自历史发展产生的结果。从汉语音韵史来看,日语汉字的音读是受汉语中古音(5世纪-11世纪)到近代音(12世纪-19世纪)这一历史时期读音影响而诞生的产物。也就是说,汉语汉字和日语汉字音,都是以汉语中古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古音和日语各个时代汉字音的关系,就是本文将汉语声母和日语子音做对照研究的前提条件。本文将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以唇音b、p、m、f为声母的所有汉字作为考察对象,将每一个汉字从上古到现代各个阶段读音的历史变化情况以及所属的声部、声调,及在日语中吴音、汉音、唐宋音的发音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和归纳,通过对照比较从而找出汉语声母b、p、m、f的汉字和日语汉字音吴音、汉音的对应规律。本文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并没有将声母全体作为考察对象,而是仅从唇音的b、p、m、f四个声母入手,除了考察对应关系之外,通过对两国语言历史发展演变进行深层次的追溯和考察,详细论述了产生这种对应关系的原因。通过对三十六字母、日语“ハ”行音唇音退化和b、p、m、f各自的历史变迁进行详细地考察,来阐述日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如何对汉语发音进行继承和选择。研究表明,声母b、p、f的汉字都是和日语中“ハ”行音、“バ”行音相对应的,具体和吴音、汉音的对应关系文中有进一步论述。声母m的汉字,吴音都和“マ”行音对应,汉音都和“バ”行音对应。而这一系列对应关系的形成原因,与汉字所属的声部从上古、中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明确声母b、p、m、f和日语汉字音的对应关系,并通过研究发现产生这种对应关系的原因,这对于今后中国人学习日语和日本人学习中文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并对今后其他声母和日语汉字音的对照研究打下基础,以便对今后的汉日语语言学习和教学,中日文化的交流和创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