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固本增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为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为临床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8年03月-2019年03月在陇西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及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每组30例,手术组采取PVP术后口服碳酸钙D3片,每次1片,每日两次,手术联合中药组在手术组治疗的基础之上,煎服固本增骨方,每日1剂,煎取450ml,分三次服。①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活动能力评分;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BMD);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代谢相关指标,包括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钙(Ca)、血磷(P)、降钙素(hCT)、骨钙素(BGP)、骨吸收标志物β-胶原片段(β-CTX)等;⑤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再发生率。
结果:1、对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患者经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获得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2、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天和术后1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和疼痛缓解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中药治疗在术后短期内的止痛疗效与常规治疗效果相当;在术后3月和术后6月,手术联合中药组的VAS评分分别为2.21±0.69和1.87±0.44,显著低于手术组的2.65±0.77和2.36±0.85(P<0.01),具有显著差异性,说明从中期治疗效果来看,中药治疗的止痛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3、在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的OD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手术联合中药组的ODI评分显著低于手术组;而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4、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M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随访,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BMD显著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骨代谢相关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随访,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的血清BALP、β-CTX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血清hCT显著高于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血钙(Ca)、血磷(P)及骨钙素(BG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两组患者骨折再发生率比较:随访6个月统计显示,手术组再次骨折7例(23.33%),手术联合中药组再次骨折1例(3.33%),且均为邻椎骨折。手术联合中药组再次骨折率明显低于手术组(x2=5.01,P=0.03)。
结论:手术联合中药组与手术组在缓解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方面的短期疗效效果相当,但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治疗6月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表明固本增骨方的中、远期疗效确切。通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ODI评分,治疗6月后,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的ODI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说明采用固本增骨方进行术后治疗,可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骨密度(BMD)临床上常用来评价OP病人骨量减少程度的有效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BMD发现,治疗6月后,两组患者BMD均有改善,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BMD均显著高于手术组,提示固本增骨方可明显增加患者骨密度,提高椎体稳定性。临床上骨形成指标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可以反映出OP病人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程度,是OP常见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骨代谢相关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随访,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的血清BALP、β-CTX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血清hCT显著高于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血钙(Ca)、血磷(P)及骨钙素(BG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固本增骨方可明显降低骨转换。此外,通过对60例患者为期6个月的随访发现,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骨折再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组,应该与固本增骨方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方面有关。固本增骨方拟方用药,与西药相比,可于中、远期显著缓解PVP手术残留疼痛症状,改善功能障碍,提高椎体稳定性,且毒副作用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方法:选取2018年03月-2019年03月在陇西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及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每组30例,手术组采取PVP术后口服碳酸钙D3片,每次1片,每日两次,手术联合中药组在手术组治疗的基础之上,煎服固本增骨方,每日1剂,煎取450ml,分三次服。①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活动能力评分;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BMD);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代谢相关指标,包括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钙(Ca)、血磷(P)、降钙素(hCT)、骨钙素(BGP)、骨吸收标志物β-胶原片段(β-CTX)等;⑤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再发生率。
结果:1、对手术组和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患者经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获得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2、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天和术后1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和疼痛缓解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中药治疗在术后短期内的止痛疗效与常规治疗效果相当;在术后3月和术后6月,手术联合中药组的VAS评分分别为2.21±0.69和1.87±0.44,显著低于手术组的2.65±0.77和2.36±0.85(P<0.01),具有显著差异性,说明从中期治疗效果来看,中药治疗的止痛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3、在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的OD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手术联合中药组的ODI评分显著低于手术组;而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4、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M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随访,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BMD显著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骨代谢相关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随访,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的血清BALP、β-CTX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血清hCT显著高于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血钙(Ca)、血磷(P)及骨钙素(BG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两组患者骨折再发生率比较:随访6个月统计显示,手术组再次骨折7例(23.33%),手术联合中药组再次骨折1例(3.33%),且均为邻椎骨折。手术联合中药组再次骨折率明显低于手术组(x2=5.01,P=0.03)。
结论:手术联合中药组与手术组在缓解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方面的短期疗效效果相当,但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治疗6月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表明固本增骨方的中、远期疗效确切。通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ODI评分,治疗6月后,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的ODI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说明采用固本增骨方进行术后治疗,可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骨密度(BMD)临床上常用来评价OP病人骨量减少程度的有效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BMD发现,治疗6月后,两组患者BMD均有改善,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BMD均显著高于手术组,提示固本增骨方可明显增加患者骨密度,提高椎体稳定性。临床上骨形成指标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可以反映出OP病人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程度,是OP常见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骨代谢相关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随访,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的血清BALP、β-CTX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血清hCT显著高于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血钙(Ca)、血磷(P)及骨钙素(BG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固本增骨方可明显降低骨转换。此外,通过对60例患者为期6个月的随访发现,手术联合中药组患者骨折再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组,应该与固本增骨方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方面有关。固本增骨方拟方用药,与西药相比,可于中、远期显著缓解PVP手术残留疼痛症状,改善功能障碍,提高椎体稳定性,且毒副作用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