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端粒酶RNA鉴定体系优化及候选序列确认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dakedi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粒是真核生物体内由端粒DNA和其结合蛋白所构成的复合体,能保护染色体末端,使之与普通的染色体有所区分,而不被各种酶降解,防止末端融合。端粒酶则是生物体内负责合成端粒的一种生物酶,由端粒酶逆转录酶亚基(TERT)和端粒酶RNA亚基(TER)构成。端粒酶的TERT亚基利用其TER亚基作为模板连续复制出端粒DNA,从而补偿在染色体复制过程中的末端隐缩,保证染色体的复制和结构稳定。  据报道端粒酶RNA已经从原生动物、酵母和人类中得到了克隆,也证实了TER成分在维持端粒酶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其长度和序列在这些物种之间没有相似性。说明TER中除端粒模板序列保守外,其余区域的保守性极低,很难基于同源序列实施克隆。目前,植物中也仅报道了拟南芥TER的克隆。我们先后多次尝试了基于拟南芥TER序列对水稻的TER实施克隆,但均告失败。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优化一套已建立的水稻端粒酶RNA鉴定体系,并鉴定一条实验室获得的具水稻TER特征的候选序列。该序列已与报道过的拟南芥TER的转录调控区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具有类似的转录调控元件及相关特征。本实验选用中花11号水稻的成熟胚为材料诱导出愈伤组织,通过多重PCR方法对候选序列的模板区进行单碱基T/A突变(5-AAACCCTAA-3),将扩增得到的未突变型和突变型序列分别装载到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鉴定。测序正确的序列装载于pCambial1301载体,从而构建出未突变型和突变型两种穿梭载体,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两种序列分别导入愈伤组织中。提取抗性愈伤组织的基因组和端粒酶蛋白,通过设计特异引物验证转基因愈伤组织后,进行后续转基因植株的诱导培养。  对水稻愈伤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在缺乏dATP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反应中,突变型愈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未突变型。并对体外端粒延伸的ssDNA进行了测序,结果所测片段均含有突变特征序列,符合水稻端粒末端重复序列的特征;再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端粒的鉴定,结果所测7个端粒序列中,有2个含有突变特征序列。  本实验通过转基因愈伤组织的端粒酶对比,以及转基因植株染色体端粒鉴定,论证了该目标序列为水稻端粒酶RNA基因,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综合鉴定。实验同时验证了优化后的水稻端粒酶RNA鉴定体系的可操作性,为之后的进一步研究建立了可靠的方法与平台。
其他文献
在自动化测试领域中,从传统的集中式测试转向分布式测试是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集成框架、分布式编程模型以及软件开发环境等相关技术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诊断测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步入信息化时代的同时也正遭受着各种安全问题的困扰:个人信息不断地被盗取,网络经常遭到非法的入侵,甚至造成计算机系统的瘫痪。如何有效地监
糖尿病是由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疾病,特点是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血糖过高。糖代谢的混乱能引发很多种并发症,是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煤炭生产国与煤炭消费国,煤炭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一直占据着很大比重,支撑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在煤炭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矿藏环境复杂,再加上煤矿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发进度不断向前和中国3G频段的划分完成,中国的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系统越来越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为了研究TD-SCDMA单系统以及与其他系统共存时
中药两头尖是由多被银莲花(Anemone raddeana Regel)的干燥根茎制成,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银莲花属(Anemone)。因效果显著,现在临床上对于风湿病的治疗经常用到两头尖。本文主要是对两头尖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深入研究了两头尖的化学成分,一共获得了21个化合物单体,再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和理化分析等技术以及核磁共振数据的
该文针对陕西省工商局内网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存在复杂工作流程定义与实现问题,将工作流技术应用于的该系统的设计之中,并付诸于开发实施,为降低开发难度,减少工作量,提高办公
21世纪是多媒体通信的时代,3G开创了无线通信与因特网、视频融合的新时代,由此产生的无线视频和无线IP业务必将成为未来无线移动通信业务新的增长点.传统的数据传送方式已经
本文对福氏5b痢疾杆菌的基因组以及比较基因组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 Sf8401的全基因组是一条环形染色体。染色体基因组全长4,574,284 bp,共包含4,714个ORFs,整个基因组G
激光威胁信息识别与自适应干扰技术是激光干扰设备的核心技术.本文针对半主动激光制导武器、激光测距装备和激光近炸引信装置等激光威胁源,进行了干扰机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