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丽江市是云南省一个民族特色较为浓郁的地区,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有70.687万人,占总人口56.79%,其中以纳西族为主,占了总人口的19.33%,而且这个民族还以其所创造的东巴文化著称于世。丽江地区的自然条件是比较独特的,兼有横断山脉峡谷和滇西北高原季风气候区,气温随海拔高低而不同,这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的立体气候,在一个地区兼有寒温热三种气候,自然植被、土壤类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各种各样药材的生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这样一来,丽江就以其丰富的药材资源,享有了“药材之乡”之美誉。虽然丽江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但回顾历史,我们却发现,作为一个民族特色浓郁的边疆地区,并没有对来自中原地区的中医学,产生太大的排斥,反而因为纳西族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因为丽江人民淳朴好客的秉性,使从中原远来的中医学能够在丽江这一边远的民族地区驻足并有了一段稳定的发展时期。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可以看出,由于中华文明巨大的融合力,使得不同的民族之间在长期的相互交往中,已经融合在了具有较强统一性的中华文化的体系之中。体现着中华文明统一性的中医学体系,其外延也涵盖了各民族医药以及民间的医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性大,民族众多,民族间文化差异性强,同时,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繁衍昌盛至今,也与中医学的护佑不无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重视研究在丽江这一块独特区域内的中医学是如何传承的。丽江各族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长期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颇具智慧性的纳西民族,更是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并在用目前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中就载有许多动、植、矿物药材及药用功效,并在很多方面体现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学的相关理论也对纳西东巴医学有过积极的影响,如卢色与精威五行,均体现出明显的中医学色彩。而依托丽江地区这一得天独厚的药物资源,生活在此的中医传人,不但研制出许多流传甚广的如虎潜丸、金耗子屎丸等中成药,还著有很能体现地方特色的《玉龙本草》一书。应该说,中医学与纳西东巴医药之间的互动是各取所需,相互促进的。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很关注一些地方医学、这些地方医家的学术思想,并作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如已经提炼总结出来的岭南医学、三峡民族医药和香格里拉医药等,都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研究对中医药在不同地区的传承及与不同民族医药在该地域的交融进行了有益探讨。通过这些探索,使得更多的学者越来越重视中医药在不同区域的传承,也可以说中医学本土化过程的研究。这将对未来中医学区域研究进入到系统化、理论化的深一层次奠定良好的基石。同时,对中医学在不同区域传承的研究以及在那些地域与少数民族医药交融的研究,对于促进中医学的发展和提升民族医药的理论水平也是必不可少。  
 本文研究了中医学在丽江这一边远的民族地区传承,以及与当地的纳西东巴医药的交融过程,这对中医学的区域研究的深入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中医学与丽江民族地区医药交流的研究还有助于揭示出特定地域、特定人群与医药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促进中医药与民族医药、民间草医药在相互的交流中的融合提供一定的助力;并通过这样一些基础研究有助于让丽江地区的中医药、纳西东巴医药能够在多元互动中具有持续性、拓展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