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基本上限于定性检测,定量研究尚未见报道;微转移是否存在"程序"的问题?如何在没有临床随访的前提下去预测微转移的预后价值?这些问题目前尚无答案,我们希望微转移的量化研究能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我们设计了该实验,这是一个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应用具有高度敏感性的RT-PCR技术,以CEA、CK-20和GCC为肿瘤标记物(目的基因),进行多指标联合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的微转移,为以后该类研究中肿瘤标记物的选择提供更多的信息,并应用半定量PCR技术进行微转移量化研究的探索.该实验的意义在于建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的实验方法(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所用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联合应用的价值,为肿瘤标记物的选择提供科学根据;量化评价微转移的危险度,预测其临床预后价值.结论:1.淋巴结微转移存在于各期结直肠癌,发生率较高,可能是临床转移的前期事件.2.RT-PCR是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手段.3.肿癌标记物的选择仍无统一标准:CEA、GCC和CK-20是有效的肿癌标记物,CEA和GCC敏感性更高,而CK-20特异性更高.4.多指标联合检测提高特异性,为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提供了一个新手段,联合检测呈"高危阳性"的微转移其临床预后价值可能更大,对该部分患者应密切随访.5.CEA Relative RT-PCR 为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预后预测提供了量化的标准,开辟了微转移预后评价的新途径.6.联合检测呈"高危阳性"或者半定量测定呈"高危险度微转移"的Ⅰ/Ⅱ期患者应列为肿瘤转移复发的高危群体,应加强随访,或者给予"升级"辅助治疗.7.分子检测发现的淋巴结微转移,其预后价值仍需结合长期的临床随访结果来议价.
其他文献
通过临床235膝前交叉韧带断裂关节镜下髁软骨、股骨外髁髁间侧壁软骨损伤情况观查分析,及对14例行前叉韧带重建时,关节镜下,未见退变软化,剥脱的股骨外髁髁间侧壁软骨进行实
一、教学思想及方向随着教学改革及学分制的实施,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的专业教学一方面坚持写 First, the teaching ideas and directio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
太赫兹光非对称解复用器(TOAD)是一种全光信号处理领域中常用的器件,其具有响应速度快、可集成、稳定性好等优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OAD的全光时钟倍频技术方案。通过模型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新疆肾结石患者在不同民族及不同年龄的人口学构成上变化趋势,重点研究三岁以下婴幼儿在肾结石的分布特点、性别特点以及成分构成特点等,结合国内外
研究目的:1.研究血PAF与普通人年龄及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2.研究血浆型PAF-AH基因G→T点突变与中国人脑梗死常见类型的相关性.3.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PAF受
目的:观察15mg布比卡因脊麻对男性膀胱贮尿和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行骨科下肢短小手术的男性病人,既往无精神、肝、肾、尿路、脊髓或精神疾患.膀胱内置管测定膀胱内
结直肠癌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分别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和第四位。结直肠黏液性腺癌(colorectal mucinous adenocarcinoma,CRMAC
1976年确定了“高产、半矮秆杂种小麦选育研究”的方向。利用 T 质系统,在不育系中引入 Tom Thumb 的 Rht,基因,选育高产、恢复力强的恢复系.采用冬春杂交的配组方式,配制株
目的:  人类囊性包虫病,是由于细粒棘球蚴引起,在世界许多地方成流行病,尤其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较多,包括中国北方。包虫病最多发生于肝脏,肾脏也会被包虫侵犯。由于肾脏包虫病症
目的:1.)分析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的临床特点。2.)探讨汉族,维族PCOS患者一级亲属的临床表型及其他们之间的差异。3.)评价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对PCOS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