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与施肥对土壤中秸秆氮的赋存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zhou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还田是提升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的重要生产措施,而进入到土壤中的秸秆其腐解过程及其氮素等营养物质的转化、分布又受到施肥、地膜覆盖(简称“覆膜”)等栽培措施的影响。因此,弄清覆膜和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后其氮素的转化与分布规律及其对作物的有效性,对于保证作物高产稳产、培肥土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15N同位素标记微区试验的方法对还田后土壤中秸秆氮素的形态、分布以及作物吸收利用数量与施肥、覆膜等措施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于2014年开始在沈阳农业大学棕壤培肥长期定位实验站进行。供试作物为玉米,试验设覆膜与不覆膜2个区组,每一区组有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配施氮肥(MN)4个施肥处理,每一施肥处理之下又设添加秸秆和不添加秸秆2个微区,添加秸秆各试验微区施用等量15N标记的玉米秸秆。于玉米不同生长时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有机质含量等指标,于每年秋收后采集各处理土壤样品和作物植株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含量及作物产量、吸收的氮素数量,通过测得的不同时期、地上与地下土壤与作物数据重点探讨覆膜与施肥处理对新加入土壤的秸秆中的氮素转化、分布及利用的影响。所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覆膜加快了秸秆氮在各施肥处理土壤中的转化和利用。覆膜与有机肥处理总体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加速了秸秆分解,降低了秸秆氮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贡献。(2)覆膜促进小粒级团聚体中氮素释放。覆膜条件下经过540天后微团聚体(<0.25mm)中氮含量最低;不覆膜条件下微团聚体中氮含量在试验期内逐渐升高,大粒级团聚体(>2mm)中氮含量在试验期内逐渐降低。(3)覆膜利于秸秆氮在大粒级团聚体中富集。在试验期内,覆膜条件各施肥处理>2mm、1-2mm土壤团聚体秸秆氮含量平均值高于不覆膜处理,0.25-1mm、<0.25mm土壤团聚体氮含量平均值低于不覆膜条件处理。(4)覆膜与施肥促进了玉米茎、叶和籽粒对秸秆氮的吸收和利用,显著地增加了秸秆氮的植物利用率。覆膜条件下,新加秸秆中氮第一年(第一季)被玉米的利用率为10.5-20.6%,第二年为5%-9%;不覆膜条件下,第一年被玉米的利用率为4.6-17.9%,第二年为4%-7%。施肥促进了植株根、茎、叶、籽实对秸秆氮的吸收和利用,增加了秸秆氮的植物利用率,降低了其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其中MN处理土壤植物利用率和损失率最高,土壤残留率最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夜间低氧与血糖的关系及无创通气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WD)患者昼夜血糖的影响。方法对750例T2DM打鼾患者进行夜间脉搏
目的 探讨营养序贯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2月选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160例,每组
读《上博简·孔子诗论》札记@贾芹$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杨建忠$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Reading “Notes on the Poetry of Shang Boyan · Confucius
为探讨非外伤性开颅术后并发远隔部位颅内血肿病人的护理要点,回顾分析 5例病人的发病及治疗经过,本组病人无 1例死亡,血肿清除后均恢复良好.提出护理措施:术前给予脱水剂或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电视剧《三国演义》给我们重现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群雄逐鹿、刀光剑影中的一代千古风流。“以古为镜,可见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语文在教学中是关键部分掌握文字是基础,最为主要的是提高学生善于思考能力,是实现新改革政策对语文教学运用提出的新章程。本文作者根据亲身经验,从各个方面着实语文教学怎
随着市政工程的发展,道路的交通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公路线形设计是道路施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质量是施工质量的标志。公路的线形最终是以平面线形、纵断面线性和横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通过综合利用生物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生物信息的采集、遗传基因和生物图谱的处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分析、蛋白质结构的预测的现代科学。生物信
为研究不同制备工艺条件下的烟气脱硫催化剂吸附去除烟气中硫化物的性能,采用硝酸活化的半焦脱硫剂,通过穿透时间和硫容评价所制备催化剂的脱硫性能。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
介绍了汽车受煤装置常用类型、汽车缝式煤槽的不同类型及长度,定性比较了3种汽车受煤装置的优、缺点,列出了设计注意事项和使用范围。对汽车调车场及相关计量、采样、环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