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传媒技术不断发展,传播形态和媒介市场也不断在变革。现在一种媒介很难单纯只凭自己优势在传媒市场中发展壮大,媒介和媒介之间的横向联合行为已成为当今的媒介场景:传统媒体借助各种新媒体拓展渠道;各种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完成内容架构,吸引新媒体受众。而各种媒介横向联合常又创造出例如手机报之类的独特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需要。媒介融合和融合媒介已成为传播领域中的焦点。当微博以即时、快速、互动等独特传播特征出现,就吸引了大批拥趸的目光。报纸、杂志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纷纷拥抱微博,借助微博这种社交平台为自己服务。同时微博平台上也汇聚了众多传统媒体,成为它的优质资源,是黏住微博受众的重要手段。两种媒介的互相交融联系,是机遇还是挑战?是利用还是被取代?电视和微博的融合,非常需要全方位观察、全景观察、全面分析。很多研究者都是从微博的角度出发,研究微博给电视造成的巨大挑战。本文新辟一种观察视角,从电视的角度出发,第一次采用“电视机构→电视栏目→电视传媒人→受众”的分层循环研究方法。在电视机构与微博的研究篇章中,笔者采用田野调查法深入电视机构,观察电视机构与微博融合的效果。笔者发现:电视媒体已借助微博为传统新闻生产注入新力量,同时也借助微博第一次采用“拟人化”的语态和受众直接进行沟通交流,彻底颠覆了以往冷冰冰机构形象。另外,电视媒体也和其他传统媒体在微博上联合互动,形成了强有力的传播矩阵,产生了“传统媒体微博集群”效应,成为引用舆论话语场最有利的力量。笔者认为微博舆论场中,传播学的“把关人”理论并未失效,虽微博等社交平台赋予了“人人都有麦克风”,但倘若没有传统媒体等强大舆论领袖的帮助,麦克风就不能插上最关键“电源”,将沦为不能发声的麦克风,人人手中的握着的只能是随风摇摆的小“麦秆”。在电视传媒人使用微博情况篇章中,笔者对62位电视传媒人发放了调查问卷,深度访谈数十位电视媒体人,并采用文本分析法对电视传媒人的微博进行了详尽分析。同时文中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第一次实证研究了电视传媒人在微博舆论领域中的关系图。笔者发现:电视人微博已构建了带有强烈职业特征的“个人传播体系”,即“记者自媒体”;微博舆论领域里,传媒人不是随波逐流的普通人,他们凭借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传统媒体塑造的形象,成为了微博场域的“孔雀舆论领袖”,他们带着特属自己的庞大粉丝群,拖着“漂亮长尾”在舆论场中翩翩起舞,主导着舆论的方向和场域;微博传播并不是单纯的病毒式裂变,微博是一种特殊的“分层开屏”传播方式,“孔雀舆论领袖”和其他“虎豹型舆论领袖”、“猫兔型受众”采用“分层开屏”传播方式,才能不断地推动舆情的发展。本文第一次展开了专门针对受众如何看待电视微博的调查,借用权威调查公司的调查库,分层抽取一至三四线城市共1103名调查者,调查受众的社交媒体的选择习惯及对电视微博的印象研究。本文发现:电视媒体仍旧是受众使用率最高的,也是受众最喜欢的媒介,受众非常愿意借助微博和电视媒体进行交流。他们认为电视媒体开设的微博能给自己带来正面引导作用,而电视人微博中个人生活观点对青少年受众有着强烈的引导作用。此外,很多人研究者认为互联网、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出现会导致传统媒体在重大事件中失势失语。但笔者研究表明,当发生重大新闻事件后,87%的受访者都认为自己会等候传统媒体主流权威的报道。在重大事件中,受众绝大多数仍愿相信主流权威的传统媒体的报道。这份调查结果是对“传统媒体已没落”言论的强有力量的反击,但同时也给主流权威媒体提出了新要求:新旧媒体横向融合的大时代里,传统主流媒体要更加仔细研究新媒体的特征、了解受众的真正需求,认真思考如何在多媒介融合环境中继续坚持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大旗,正确引导社会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