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是一组由大量的自身抗体和自身反应性T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T细胞启动或介导的自身免疫异常仍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端粒(Telomere)是线性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功能是提供非转录DNA的缓冲物、阻止染色体DNA降解、末端融合、断裂和重组,保护结构基因的完整,调节细胞生长,且与细胞凋亡、转化、永生密切相关,其长度决定了细胞的生命周期,人类非癌性细胞,在其增殖分化过程中,均不能阻止端粒的缩短。近年研究发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存在细胞端粒长度的异常缩短。自身免疫性骨髓衰竭症,是一类获得性,由免疫因素介导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包括以体液免疫功能亢进为主的自身抗体介导的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及以细胞免疫功能亢进为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故本课题组主要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淋巴细胞和CD34+细胞端粒长度研究目的:检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患者外周血CD3+T、CD3+CD4+T、CD3+CD8+T、CD19+B淋巴细胞及骨髓CD34+细胞端粒长度变化并且分析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探讨其在IR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40例初治IRP患者,以38名同种族、同地区、性别、年龄阶段相似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磁珠方法分选外周血CD3+T、CD3+CD4+T、CD3+CD8+T、CD19+B及骨髓CD34+细胞,以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OW-FISH)检测端粒相对长度。结果:1、初治IRP患者外周血CD3+T、CD3+CD4+T、CD3+CD8+T细胞端粒相对长度分别为(27.7544±16.3229)%、(7.5257±3.7453)%、(25.8543±14.7887)%,与健康志愿者[(54.5549±19.7822)%、(12.0958±2.8048)%、(38.3670±4.6257)%]比较明显缩短(P<0.05);IRP患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端粒相对长度为(22.1360±16.1415)%,与健康志愿者(42.8457±16.3533)%比较显著缩短(P<0.01);IRP患者骨髓CD34+细胞端粒相对长度为(22.5284±21.6009)%,与健康志愿者(23.9364±19.82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淋巴细胞端粒相对长度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706,P=0.015),而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613,P=0.045),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r=0.775,P=0.005)。结论:初治IRP患者存在CD3+T、CD3+CD4+T、CD3+CD8+T、CD19+B细胞端粒长度的缩短,且与IRP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骨髓CD34+细胞端粒长度无明显异常,提示端粒长度的变化在IRP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且进一步证实了IRP为一种后天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而非先天性克隆性疾病。这种端粒长度的异常,为探索临床治疗靶点及寻找新的预防及治疗方案提供了线索。第二部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淋巴细胞和CD34+细胞端粒长度研究目的:检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患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19+淋巴细胞及骨髓CD34+细胞端粒长度的变化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分析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9例初治SAA患者为研究对象,以32名同种族、同地区、性别、年龄阶段相似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应用免疫磁珠方法分选外周血CD3+T、CD3+CD4+T、CD3+CD8+T、CD19+B淋巴细胞及骨髓CD34+细胞,以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OW-FISH)检测端粒相对长度。结果:1、初治SAA患者外周血CD3+T、CD3+CD4+T、CD3+CD8+T细胞端粒相对长度分别为(21.0376±15.3885)%、(8.2019±2.7142)%、(16.0670±11.7219),与健康志愿者比较[(54.5549±19.7822)%、(13.6251±1.5533)(38.7257±2.8303)%],明显缩短(P<0.01);初治SAA患者外周血CD19+13淋巴细胞端粒相对长度为(40.6227±16.3068)%,与健康志愿者(42.8457±16.353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SAA患者骨髓CD34+细胞端粒相对长度为(25.6248±19.8564)%,与健康志愿者(23.9364±19.82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D3+CD8+T细胞端粒相对长度与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791,P=0.034),而与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比例、病毒感染、免疫指标异常、疗效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初治SAA患者CD3+T、CD3+CD4+T及CD3+CD8+T细胞端粒长度明显缩短且与病情相关,而CD19+B淋巴细胞、CD34+造血干细胞端粒长度没有变化,说明SAA患者端粒长度的缩短为后天获得性,而非先天性或克隆性,且再次证明了SAA的细胞免疫功能亢进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