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我国有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生产能力的高低和水稻产业的兴衰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大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代表了一个国家与农业相关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农业上层建筑发展所体现出来的水平,它是农村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具备的综合竞争力的基础表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包括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食物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五常市是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大市,其水稻产业也是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促进五常市水稻产业的发展及其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它的良性运转对于五常市城镇化发展意义重大。鉴于五常市水稻产业的蓬勃发展,本文以系统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利用,再配合实证分析的方法应用,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回顾了黑龙江省五常市水稻产业的发展历程,阐述其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吸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五常市水稻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合理化建议。首先,从大局出发,系统性的分析了五常市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五常市水稻产业迅猛发展,但许多隐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稻产业发展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问题表现在:种植水稻种植环境不统一,不利于规模化管理;加工企业多而不精,处境艰难;市场环境复杂,品牌效益不显著;资金有限,科技研发进展缓慢;农技推广力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低等。其次,立足于五常市水稻产业发展实际,结合产业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建议:改善种植环境,实现水稻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整合加工企业,延长加工产业链;扶持龙头企业,推行品牌联盟;加大科研投入,促进多元化研究发展;普及农技知识,提升稻农水平,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