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部系统阐释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专著。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中编为美论,下编为美感论。在美论中,上编探讨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普遍看法,中编探讨儒家、道家、佛家对美的不同看法。中国古代,美不是视、听感官的专利,快适的“味”即是美。这种味,既可由物体的形式带来,也可表现为心灵意蕴的物化,尤其是道德观念的物化。在心灵意蕴、道德观念的物化中,主体与客体异质同构,发生共鸣,美由此产生。中国古代美论的特点决定了美感论的特点。“美”是一种“味”,故审美是“品味”、“回昧”;“心”是一种“美”,故审美须“以我观物”;“道”是一种“美”,故必须以“虚静”的心态审美。在对中国古代美论和美感论“本同”加以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本书又细致分析了儒家美论、道家美论、佛家美论的“末异”。如自然物“比德”为美,、以“情”为美、以“和”为美、形式合目的即美,是儒家美论的建构。以“无”、“妙”、“淡”、“柔”、“自然”、“生气”、“适性”为美,是道家美论的贡献。将一切现实美视为空幻的“泡影”,以涅槃、空寂、死亡为美,并以象征佛道的“圆相”、“光明”为美,则是佛家美论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