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文明不可抵挡的脚步。在此进程中,城市自然景观被不断蚕食,同时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愈发重视,对城市绿地景观的需求也愈发强烈。杭州市政府展望未来城市绿地发展蓝图,提出实现一步一景、移步易景、处处皆景、“真山真水园中城”等符合公园城市内涵的发展目标。然而,目前主流的绿化率、绿地覆盖率等二维平面指标仅能反映城市绿地面积,无法代表居民对城市绿地景观的真实感受,更无法反映城市绿地景观是否契合公园城市以人为本的内涵。而绿视率可以反映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的结构性质量状况,是人眼对城市绿地景观的真实感知,是人本理念下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的重要依据,符合公园城市的发展需求。以往学界对城市绿地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城市绿地的测度和评价、城市绿地的影响因素分析。但基于三维视角展开社会调查,难以得到大尺度的研究成果。而基于二维视角的地理学研究,研究成果难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少数学者结合大数据技术与绿视率,兼顾“大尺度”与“以人为本”,尝试克服传统城市绿地研究的矛盾。但现有绿视率的相关研究,对影响绿视率因素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尚不明晰,仍处于黑箱状态,使得现有研究较难得到科学的绿视率优化政策,以支撑当下公园城市建设。因此,本文在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指导下,厘清视域尺度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政治权力,以利润为导向的市场资本、以设计者与决策者的意志为导向的社会意志,三者对杭州城市道路绿视率的作用机制。利用网络爬虫、基于HSV的图像色彩提取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测算平行绿视率、垂直绿视率等因变量,获取道路等级、博物馆、公园、水系、学校、机关团体、医院、小区、房价以及土地开发项目等自变量的信息。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探究影响杭州主城区各个行政区城市道路绿视率的显著因素,并进一步剖析其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得到:(1)杭州主城区道路绿视率总体欠佳,绿视率高于25%的样本点仅占35%左右。同时,各等级绿视率样本点在空间分布上错综交织。其中,绿视率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西湖周边以及西部山地地区;而绿视率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部分城市主干道以及江干区中部等杭州主城区外缘地区。(2)杭州各个行政区的绿视率均存在较高的空间自相关性;绿视率高值与高值集聚现象在上城区中、西部以及江干区东部地区最为显著;绿视率低值与低值集聚现象主要呈现出线型的分布状态。(3)SEM(空间误差模型)回归结果揭示了政治权利、市场资本、社会意志三者对道路绿视率的影响机制。政治权利对绿视率的影响机制包括:地方政府兼顾社会需求与政绩需要,影响各级城市道路绿化;通行需求与景观需求冲突导致城市更新中的空间要素对抗。社会意志对绿视率的影响机制包括:设计者与决策者意志驱动下的城市空间差异性设计;不同功能需求驱动下的空间要素选址;地块功能需求与景观需求下的各空间要素的对抗与共生;社会意志的弱化和政治权力的简单强硬主导等。市场资本对绿视率的影响机制包括:利润驱动下的城市空间差异性设计。本文最后从宏观的城市管理视角出发,提出将绿视率作为城市绿地建设的核心指标,引导市场与社会重视绿视率;确立多主体的绿视率治理策略,厘清绿视率管理职责。针对微观的城市设计视角,提出强化绿墙等立体绿化、优化滨水区绿化、丰富人行道绿化等具体的措施。研究成果可以为杭州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以及亚运会前夕的城市美化工作提供指导,高效利用有限建设资源,促进杭州城市绿地景观发展更符合人本主义的理念。同时,也可以为杭州“真山真水园中城”的公园城市目标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