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但也积累了长期的结构性矛盾,这些“奇迹”和结构性矛盾在省级地方经济层面留下了深深烙印。当前,在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复苏进程乏力和国内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背景下,党中央适时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战略部署对国内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既是难得机遇,也是新的要求。“结构性”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特别是自然资源富集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得尤其明显。其中,自然资源的“福音”效应和“诅咒”效应是国内外理论界和实际部门都十分关注的热点“结构性”问题之一。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先行国家依托丰富自然资源完成了工业化,实现了现代化。但是,20世纪50年代后,大多数资源富集的发展中国家却跌入了资源“诅咒”陷阱而难以自拔。从国内实践看,新世纪以来,我国一些中西部省份依托资源优势一度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近年来,特别是世界性金融危机之后,这些省份绝大多数都出现了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创新能力提升缓慢、政府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发展与保护的冲突不断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这表明,近年来我国一些资源丰裕度高的省份可能已经出现了资源“诅咒”现象。中国的国情和道路选择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完全不同,资源“诅咒”现象在中国省级层面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形成机理是什么?怎么有效破除?这需要我们用新思路和新视角进行全面深入研究。为此,本文在概念界定和相关研究综述基础上,以内蒙古这个我国典型资源富集地区为例,运用统计分析、计量分析、制度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主要对“资源诅咒”现象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内蒙古资源“诅咒”存在性的统计描述。从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资源开发与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关系、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等方面,对内蒙古资源“诅咒”效应存在性进行经验分析和统计描述。第二,内蒙古资源“诅咒”现象的测度与检验。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先采用资源诅咒指数对内蒙古受资源“诅咒”的程度进行定量测度。然后,基于内蒙古9个地级市层面数据对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性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内蒙古资源“诅咒”现象的来源。最后,实证研究资源“诅咒”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三,内蒙古资源“诅咒”现象的传导机制识别。本文首先结合现有文献对资源“诅咒”现象的主要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基于地级市层面数据对内蒙古资源“诅咒”效应的各类潜在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再次,根据实证检验结果,针对内蒙古资源“诅咒”效应的具体传导机制进行系统剖析。第四,提出内蒙古资源“诅咒”现象的破解路径。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对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破解资源“诅咒”上的成功经验进行疏理和总结,并提出可供借鉴和复制的做法与启示。同时,系统提出内蒙古破解资源“诅咒”现象的路径选择、综合思路和相关政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