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939-1945年沦陷期间汕头市的慈善救济事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特殊时期,沦陷区的社会各界如何整合资源,共同维护地方社会的正常运作,进而把握社会的历史脉络。
除前言和结语外,全文共分四章。前言主要是介绍慈善救济事业史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使用材料等问题;第一章简要回顾了沦陷前汕头慈善救济事业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第二章讨论汕头沦陷后,汪伪政权如何利用政府力量,恢复并整合原有的慈善救济事业,试图借此达到维持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地位的目的;第三章论述沦陷期间存心善堂等民间慈善机构,通过创办慈善小学和儿童教养院,慈善救济范围得到扩大;第四章主要研究在沦陷期间,汕头社会各界面对风灾、旱灾、空袭等天灾人祸,如何开展各种临时救济工作;结语从整体上回顾了沦陷期间汕头慈善救济事业的发展变化,并就社会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6年沦陷期间,在日军扶持下成立的汪伪政权,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试图控制慈善机构,给慈善救济事业带上了一定的政治色彩。由于战争的影响,海外华侨与汕头的联系,远不如战前顺畅,海外资金的援助,也大为减少。汕头的各大慈善机构,凭借良好的根基以及当地殷实商户和民众的捐助,则是充当着社会慈善救济事业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