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云纹叶枯病是茶树叶部主要病害之一,近些年来在局部地区发生比较严重,针对这种病害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研究了茶云纹叶枯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其次,通过田间抗性调查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对 13 个茶树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第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茶树抗病机理作了更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 1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为 24~27℃,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 22~30℃;致死温度为 55℃;菌丝生长的最适 pH 范围为 5.1~5.9,孢子萌发的最适 pH 范围是 5.0~6.0;光照对病菌生长速度及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大,但对其产孢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有光照与无光照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光照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 2 茶树品种抗云纹叶枯病的鉴定 13 个茶树品种对茶云纹叶枯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一般大叶种材料的抗性较弱,中叶种材料的抗性较强。 本试验采用离体插枝培养法,人为造成伤口、人工接种并保湿对茶树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室内人工接种与田间自然发病的情况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认为此方法对茶树品种抗云纹叶枯病鉴定是可行的。 3 茶树抗云纹叶枯病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 利用分光光度计对茶树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感染茶云纹叶枯病菌前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当年生成叶中防御酶活性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自然和人工接种发病后,抗、感病品种体内保护酶(POD、PPO、CAT、PAL)的活性迅速提高,抗病品种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感病品种,但 CAT 酶活性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同工酶分析技术研究了茶树体内 POD、PPO 同工酶谱带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接种感染茶云纹叶枯病前后,这两种同工酶谱带特征在抗、感品种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未接种茶云纹叶枯病菌前,抗、感病品种叶片 POD 同工酶均有 4~5 条酶带,PPO 同工酶有 3~4 条酶带,但感病品种酶带颜色深且较粗,而抗病品种酶带颜色浅且较细;人工接种发病后,抗、感病品种 POD、PPO 同工酶谱带数都增加,分别达到 5~6 条和 4~5 条,抗病品种新酶带出现较感病品种早,且酶带粗、颜色深、活性强,表明不同抗性茶树品种中的同工酶谱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