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其发病率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在泌尿系肿瘤中仅次于膀胱癌位于第二位,其中肾透明细胞癌占70%-80%。多年来,根治性肾切除术(Radical nephrectomy,RN)一直是局限性肾癌外科治疗的金标准。随着肾脏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手术技术不断改进,预防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基础临床研究的深入,术后监护、管理条件的改进,术后长期前瞻性无瘤生存资料的总结,肾部分切除手术(Partial nephrectomy,PN)在肾癌治疗中受到重视,应用逐渐增多。有研究表明,全肾切除术是早期肾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慢性肾脏疾病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因此RN不应再作为早期肾肿瘤的金标准治疗方法,对于早期肾癌,特别是T1b期肾癌行PN的研究越来越多,然而其安全切除边距是多少?现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肾癌及癌旁不同距离正常肾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T1b期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切除范围。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间21例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肾癌根治术的T1b期肾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病理诊断均为肾透明细胞癌;分别于癌周上、下、左、右、底部五个位点取材,共85块,每块标本包括癌组织(A组),及癌旁0.2cm(B组)、0.5cm(C组)、1.0cm(D组)的正常肾组织,体积约为2.0×1.0×0.2cm3,常规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不同组织中的PCNA、Bax蛋白表达情况,利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T1b期肾癌均为透明细胞癌,平均直径4.8±0.97cm。85块组织样本中,包膜外未见癌细胞侵润者81块(95.3%);包膜外0.2cm见癌细胞侵润者3块(3.5%),包膜外0.5cm浸润者1块。PCNA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A/C、A/D,均P<0.05),癌旁0.5、1.0cm处其表达明显低于0.2cm处(P<0.05),其余各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Bax蛋白在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8.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A/C、A/D,均P<0.05),癌旁0.5、1.0cm处Bax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0.2cm处(P<0.05),其余各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1.癌旁0.5cm可能是T1b期肾透明细胞癌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切除边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