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压缩下苯的液-固相变动力学特性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固相转变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对相变过程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在动态加载条件下观测液.固相转变过程的实验方法仍有待发展和完善。苯在高压下发生液-固相变的快慢问题一直受到人们关注,并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利用一级轻气炮加载技术和最近发展的一种透光性在线测量技术,首次实时在线观测到液态苯在多次冲击压缩过程中透光性随时间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导致透光性下降的原因是界面处局部发生液-固相变而引起的光散射效应,且散射特征反映了相变过程的时间弛豫特性,为相变动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也为深入研究其它透明液体的相变动力学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性好、灵敏度高、实用性强的实验方法。   本文得到如下几个结论:   1.在准等熵加载过程中,采用光透射在线测量技术首次观测到了液态苯的液-固相交过程,发现相转变在纳秒时间尺度即发生,且整个过程持续时间超过1μs。   2.热力学计算所得的多次冲击时间点与实验信号中的透射率变化明显的位置符合较好。即在冲击波第一次冲击(0.94Gpa,170℃)样品时,样品的透射率没有发生变化;在被第二次冲击(1.94GPa,240℃)后,样品的透射率开始下降,未观测到明显滞后现象。借助相图和热力学计算发现,在第二次冲击加载下,样品苯的温压状态已经跨入到其固相区,即已达到发生液-固相变的温压条件。因此本文认为实验中所观察到的液态苯在冲击波作用透射率下降现象是由过冷度驱使而发生成核并长大引起。   3.借助相变动力学模型,对苯在多次冲击过程中的成核长大特性进行初步探讨。发现结晶过程包括早期的冲击成核和后期的过冷成核长大过程,且该过程是一个与时间有关的积累效应。通过实验数据拟合方法,本文首次给出冲击成核密度、过冷成核速率、过冷线性长大速率与成核的临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也越来越集成化和小型化,一个天线工作在多个模式,实现便携化已成为一种需求,为了使天线接收到各个方向的信号,对全向多模终端天线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散射理论的量子力学分析方法:散射问题的基本分析过程、三重微分截面、李普曼-史温格方程、格林函数的概念、一级玻恩近似和二级玻恩近似等;然后介绍了(e,2e)反应
MnFe(P1.xAsx)化合物具有巨磁热效应(GMCE)。由于As元素有毒,所以人们做了很多用Si和Ge元素替代As元素的研究工作。MnFeP0.75.xGexSi0.25化合物都具有“初始效应”,随着Ge含量的
关于Zn27+的能级结构暂无实验数据,现有的理论数据也少之又少,这就更显本文理论研究的意义。本文简述了高荷电离子、高激发态原子的特征和的相关性质,并介绍了实验上常用的仪器
铁电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压电性,铁电性,热释电性,电光及非线性光学特性等,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电子学,光电子学,集成铁电学和微电子机械系统等,成为国际上新型功能材料与集成器件的研究热点。随着薄膜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制成微传感器、FRAM器件、DRAM器件、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空间光调节器、光盘存储器、光波导器件等大量器件。铌镁酸铅(PMN)是典型的驰豫型铁电体,钛酸铅(PT)是四方晶系的正常强铁电
本文利用幺正夸克模型研究了介子-介子散射问题,分别讨论了同位旋Ⅰ=1/2的Kπ散射和Ⅰ=0的ππ散射及Ⅰ=1的πη散射,对黎曼面上找到的极点和共振态进行了讨论.进一步为了探讨
暗物质诞生至今已有七十几年的历史,当今的天文观测证实暗物质肯定存在,但人们却探测不到它,对它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猜测的层面上。所以,暗物质寻找成为开拓未知领域的热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