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三坡旅游作为发展最为迅速、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等各个层面的一系列问题与矛盾也不断涌现,这些问题的存在与不断升级,严重影响了野三坡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修订规划的基础研究已经是一个紧迫的课题。野三坡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涞水县境内,总面积600km~2,主景区面积258km~2。公园以百里峡构造—冲蚀嶂谷,龙门天关花岗岩断裂构造峡谷等地质景观和历史悠久的明清长城、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向世人展示了其博大精深的自然魅力,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本文依托野三坡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以文献研究、实地调查、计算机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围绕正确认识地质遗迹景观和依托地质公园这一载体的地质遗迹保护与发展这两大核心问题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收集、理论研究对地质公园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现状进行简单整理,重点调查了野三坡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借助GIS技术,对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野三坡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结构中,以地质地貌为基础,水体景观为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分布上,百里峡、龙门天关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呈现“线状”、“圈状”的分布特征。其次,分析现有各类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去粗取精,建立适用于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评价技术体系,体系要素分为3个类,11个亚类,31个指标,应用该指标体系进行了资源评价,得知野三坡属于国家级地质公园。然后,构建了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可持续度的测算,测算结果为0.506,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野三坡地质公园的功能分区为例,研究地质公园的空间布局规划,将其划分为保护区、旅游区等6个功能区,对各功能区进行了项目策划,并且对旅游线路进行了规划,充分展示公园的地质景观特色。最后,针对地质遗迹景观保护与地质公园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的划分,并进行了公园环境承载力测算。本文的研究希望为国内外的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地质遗迹景观保护与开发及相同类型的资源开发与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本研究创新点在于: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叠加、缓冲区分析与查询分析功能,分析了野三坡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适用于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评价技术体系及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公园进行功能区及保护区划分,测算了公园环境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