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小说的虚构与现实之间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形成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强调,作家应在小说中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小说中的世界是现实的再现,应该和小说外的现实世界一致。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伊恩·麦克伊万对这一问题持何观点呢?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小说《赎罪》的分析进行解答。
文章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三个部分。第一章从由于沉溺小说导致主人公BrionyTallis犯罪的悲剧故事出发,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指出把小说中虚构的世界等同于现实世界的危险性,强调了虚构和现实之间的界限。
第二章着重分析《赎罪》的元小说结尾。小说的结尾告诉读者,我们刚刚读的故事,是Briony为赎罪而写的一部小说。这一元小说结尾颠覆了整个故事的现实性,进一步强调了小说的虚构性。一方面,小说家的道德责任促使Briony通过创作小说来告诉人们真相,从而达到赎罪的目的;但另一当面,写作作者的主观性决定了小说家无法保证其作品的客观真实。现实无法改写,Briony的赎罪只能是一种尝试。
第三章主要从话语的层面上对小说《赎罪》本身的虚构性进行分析。作者把小说置于现实的历史背景中,同时在叙事过程中不断采用各种技巧(如“文本互涉”)来凸显小说的虚构性,从而在小说中达到现实与虚构的有效结合,让现实为更好的表现虚构服务。
文章试图得出结论:麦克伊万认为,虽然虚构来源于现实,但并不能等同于现实。作家不可能绝对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小说的本质是虚构。《赎罪》的写作是对传统现实主义观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