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于防洪、灌溉等多项需要,先后在主要江河流域修建了数百座大中型水库,彻底改变了大江、大河下游地区防洪的被动局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淹没区,给水库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大量土地资源的占用将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优化利用库区的土地资源,对于整个库区的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借助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理论,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库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评价的原则、内容、指标及权重,构建了库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评价体系;并通过分析库区土地资源配置的机制和完善途径,构建了库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系列模式,为库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运用库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评价体系和配置模式,对湖北三峡库区兴山县土地资源配置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兴山县土地资源配置的现状出发,对兴山县土地资源配置程度进行了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兴山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宏观分区模式、中观结构模式和微观经营模式,为兴山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管理技术支持。
该文主要研究结论有:
应建立库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评价体系。通过对库区土地资源配置程度进行评价,分析其配置不合理的地方,从而为科学的配置土地资源提供依据。
土地配置的模式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虽然各个层次的着眼点不同,但最终都是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和市场机制来实现土地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
库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统一,它不仅要依靠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落实,而且还要提高农民素质,加大科技投入,健全市场机制,促使土地利用各种要素的合理搭配。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可以提高兴山县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有利于初步实现库区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