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翻译实践报告选定的翻译文本是由原朝日新闻社记者本多胜一所著的《中国之旅》。《中国之旅》原本是本多胜一在《朝日新闻》报上发表的系列调查报告,记录了1971年本多胜一在中国采访日本侵华战争幸存者的内容,后被整理成单行本出版发行。全书共分为16个章节,不仅分别对“旧住友工厂”、“矫正院”、“防疫惨杀事件”、“万人坑”以及“三光政策”等事件做了真实具体的记录,此外还详细记述了日军在“抚顺”、“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城市的侵略行径,1995年9月朝日新闻社再次发行《中国之旅》增订版。本次翻译实践报告选定了其中的“抚顺”、“上海”与“南京”3个章节作为翻译内容并作翻译实践报告,翻译过程历经三个阶段,翻译文本共计23000字。本次翻译实践以尤金·A·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作为指导理论,遵循功能对等四个原则展开翻译工作,采用主被交换、归化异化、增译减译以及语序调整等翻译手法进行句子处理,翻译过程的重点在于保持原文本的叙事风格和中间立场,并保持新闻专访报告的准确性、通俗性与客观性。另外,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将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在不同城市的作为做出了简单地对比分析,旨在比对日本军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对华政策,并由浅入深地探讨中日两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差异。翻译实践报告共划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翻译任务描述,主要包括翻译文本及作者简介、先行研究和拟采用的翻译指导理论;第二章是翻译过程介绍,从译前准备、正式实践过程到校阅工作,并且列举了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第二章为此次翻译实践报告的重点,详细记录了翻译实践过程的各个阶段;第三章为案例分析,本章展现的是功能对等理论如何指导实践,如何从词汇、句型、篇章、文体四个层面寻求源语言信息与目标语言信息的功能对等;最后一章为阐释选择《中国之旅》城市群的译介与研究的缘由,译者认为日本军国主义自“九·一八”事件之后进入东北三省到南京大屠杀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具有史料学上的研究价值,故最末在意识形态层面对此话题作出了相应的分析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