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主力军,然而融资难的问题也是发展进程中的核心问题,虽然政府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力度,但是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很难从正规的金融机构得到贷款,因此需要转向其他的渠道融资。影子银行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反应,在突破金融抑制下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加大了系统性风险。自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各国都加大对影子银行的重视程度。中国自2016年以来开始整顿影子银行,至2018年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已大幅度下降。虽然一方面影子银行的整治有效地降低了金融风险,但是社会融资规模的新低同时也表明了对实体经济融资的影响,本身小微企业由于无法达到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而难以获得贷款,去杠杆对影子银行规模的削减更是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由此提出思考,我国的影子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具体影响为何,在当前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环境下,应该如何发展我国的影子银行,发挥其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梳理了关于影子银行和小微企业相关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国内文献较少从影子银行的角度分析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且在分析时只把银行体系影子银行作为影子银行体系进行分析,没有纳入非银行体系影子银行,因此本文从影子银行的角度分析其对小微企业融资作用,并把非银行体系影子银行纳入影子银行体系范畴进行分析。其次,对影子银行和小微企业做出定义,影子银行的实质是游离在监管之外的信用中介。再次,分析我国影子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并从影响路径、影响方式和融资影响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影子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所带来的影响,影子银行总体对小微企业融资产生正向影响,不同类别影子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方式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能一概而言,因此,从银行体系影子银行和非银行体系影子银行两个方面具体分析,运用SVAR模型,得出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具体影响,并得出结论。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为,银行体系影子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只能起到短期补充效应,且其规模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因此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其规模;而对于非银行体系的影子银行而言,非银行体系影子银行可以快速并持久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但是其规模变动对经济产生较大影响,考虑其对小微企业起到长期正向补充效应,因此应在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同时,鼓励其健康发展。最后从银行体系影子银行和非银行体系影子银行两个角度给出相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