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产品废旧引起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简称EPR)这一回收立法来规范回收再利用。但现实中的EPR政策在减量化方面的作用饱受争议,研究也更多关注的是EPR政策在促进回收再利用方面的作用(事后控制),较少从减量化视角(事前控制)展开研究。所谓减量化是指促进生产商重视研发和采用环境友好技术,以减少生产阶段的环境不利影响和提高回收阶段的资源利用率,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废弃物的产生。 本文主要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一个由政府、制造商和回收商组成的系统,基于源头减量化的视角,从三个维度探究再制造闭环供应链下政府EPR政策的效应分析。其中,减量化政策效应采用“生态创新努力”指标来衡量。这一指标越高,表示产品生态创新设计越高,回收再利用率越高,环境污染越小,减量化程度越高。三个维度分别是“政府决策目标”、“政策实施环境”和“政策收费模式”。 (1)不同决策目标下的EPR政策效应分析:本文研究政府在制定EPR政策时,是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还是税收补贴基金平衡(即税收全部用于补贴)目标,能使得系统内各成员做出更优的经营决策。本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式的表现整体优于基金平衡模式,但可以为政府提供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建议。 (2)不同实施环境下的EPR政策效应分析:本文定义了四个关键参数来代表政策实施的不同环境,即生态创新的生产成本减少率、生态创新的回收效益率、回收难度和单位未回收废品的环境成本,本文研究这四种环境对系统内各成员的最优决策和利益的影响,并向政府就如何根据不同环境而改变EPR政策提供管理上的建议。 (3)不同收费模式下的EPR政策效应分析:本文还设计三种收费模式,即与产量相关的变动税收、与利润相关的变动税收和固定税收模式,研究政府通过哪种模式对制造商进行收费会使EPR政策更有效。研究表明设置与产量相关的变动税收在降低环境污染的效果上是双重的:从源头上降低产量以及在末端提高回收率,促进回收再利用,从而减少废弃污染。 本文对政府的EPR设计有重要的参考意义。